如何整合“校内美术”与“校外美术”

网上有关“如何整合“校内美术”与“校外美术””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整合“校内美术”与“校外美术”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它们看似矛盾,其实是和谐的。 “校内美术”是一种普及性教育,“校外美术”是一种精英式教育,校外美术教育是校内美术教育的一种弥补、一种拓展、一种升华。 美术学科为什么会有校内和校外之别?“校内美术”和“校外美术”的区别在于什么?如何将它们之间的优势统整成美术教育的一股高效力来服务于美术教育呢。 笔者在校内从事小学美术教育,也曾在校外兼职过美术教育。下面就谈谈自己在美术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思考。 “校内美术”和“校外美术”因为各自存在的状况不同,所以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其表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教育目的 校内美术教育的目的是:让美术教育横向发展。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注重面的普及。 校外美术教育的目的是:让美术教育纵向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的培养,促使他们的表现性和专业性不断提高。 教学性质和目的不同,决定它们教学形式的不同。 校外美术教育因为商业性,不得不考虑美术教学活动带来的商业效果,所以更注重教学的表现性,也就是学生作品的呈现。要能在短时间内出效果,必然形成直接的教学过程,省去了“校内美术”教学中的很多环节,如教学的导入、作业的评价等,把时间更多地运用在示范、创作上,而不是“校内美术”那样把时间运用在兴趣的激发、注意力的引导、知识点的掌握等这些环节上。 “校内美术”是一种普及性教育,照顾的是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无论是从教学对象的个体上,还是从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都以全面发展的形式进行。 然而学生个体上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及家长的需求,“校内美术”教育已经无法满足了;那么这一部分个体差异学生,势必让寻找另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这时“校外美术”便站出来承担起这份重任。 其二,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影响教学法方法的运用、活动模式的展开、学习内容的设置。“校外美术”中的教学对象(学生、家长)都是对美术学科有一定了解,或深层次的认识,甚至有扎实的基础、更深入的研究。他们有明确的学科学习目的性,要么为开发各种能力,要么为专业深造。教师会为他们量身打造,按不同知识和技能,进行班级分配,制定教学方案;学生会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家长也会积极配合教师组织的一切教学安排,争取更高的学习效益。“校内美术”教育的对象虽然在年龄特征上相近,但在美术兴趣爱好和专业知识技能上的层次却相当复杂,在四五十人的班级教学中,要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不是件易事,但也没有更多的地时间去让美术老师进行个别补习。教学对象不同,为“校内美术”带来了相当的难度。不过“校内美术”的统一性更能照顾到全面,使素质教育得到整体提升。 其三,师资力量 虽然如今的“校内美术”在师资力量上有很大的提高,可美术教师的欠缺问题还仍没解决,不少学校或兼职的情况严重,或专业教师的美术教学观念陈旧,跟不上现代美术教学的步伐。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尽管很多学校都有了专职的美术教师,但从专业水准和教育观念上还是不容乐现的。艺术教育是前沿的、是多变的,美术先进教学理念即使被一线的美术教师接受、实施了,也不一定被学校认可。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的学科特性和学科规律,但在校内往往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它学科的影响和制约,甚至是背道而驰的,从而无法按正确的美术教学规律去实施教学活动。 “校内美术”教育虽然为教育的“正规军”,但如果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正规军”却没有充当好正规的角色。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却仍摆脱不了小学科的地位。在校内教育内部都不怎么把美术教育当一回事,学生当然会“另谋出路”,美术教师在校内“英雄无用武之地”当然也可能“另辟蹊径”。 其四,设备材料 美术学科有很强的工具性,对教学设备、设施的要求是很高的。简单一点的话,画室、作画器材、石膏体等;先进点的话,多媒体设备不可少。总之,美术学科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所用的器械、材料简单。对于“校内美术”来说,只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普及面,并不是一个深入点,普遍认为学生能画出漂亮的画素质就好了,不会去更深入地从表现方法、表现形式、表现材料等方面考虑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发掘。在校内,美术学科虽然被重视起来了,但力度还是不够的。所以,如果不是特色学校或应付上级检查,学校是不会从硬件、材料上有更完善的配置。而校外美术教育的教学效果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所以会从硬件设施上大力投入、尽力完善,教学活动中的材料运用上尤为突出。 “校内美术”与“校外美术”多种因素的异同,突出了校内、校外美术教育的不同。因此,我为自己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怎样有效地结合校内外美术教育的优点,为己所用?遵循美术教学原则,围绕美术教学目标,我在校内美术教学中改变那种僵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要求,不拘泥于一招一式,不墨守陈规,而是根据学习内容、学习对象而确定教学方式。如在教学苏教版材中的单元式内容时,发现有的内容过于简单或重复,我采取了一种学生先自学探索、创作,然后讨论、评价,再次创作的模式。美术的学习本来就是一种过程的体验、一种成果的享受。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学生会有感而发,也会喜而忘形。所以,我允许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小声地说说话,交流交流,给他们更大的学习空间。我的校内美术教学课堂更喜欢给孩子们一个宽松点的环境。 校内的美术教育中会过多地出现其他学科的习惯。一件很典型的例子:铅笔本是绘画的专用工具,但在其它学科中则被充分利用了它的可修改的特点进行使用了。写错了就擦改的心理占据了孩子们的心,在美术学习中也同样是这样的习惯。结果是:表面上造成画面脏、规定时间内完成不了作品的情况,实质上已经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童真的心灵。在这一方面,“校外美术”做得很好,作品要求一次性完成,杜绝涂改。我在绘画教学中(素描和设计除外),对学生的要求是不准涂改。如果画错了,也只能是想办法让已经画出来的变成可用的线或形。这样就促使学生去动脑筋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我认为孩子的绘画就没有画错的,只有不会去想的,只有不会去正确引导的。 校内美术教育的严谨,突出在教学常规的规范上,但在美术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却有个很大的漏洞。现行的美术教材手工制作占很大的比例,但由于手工课的组织难度大、准备起来麻烦,许多教师都不愿意上、甚至不上。可以说,现在的校内美术教育基本围绕绘画的门类在开展。而校外的美术教育恰恰相反,手工课的比例在逐渐加大。我的美术课更注重一种兴趣的培养,这种兴趣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于手工课的调节。我为学生们教授了很多的手工课,让他们在手工课上受到更多的美术教育。

关于“如何整合“校内美术”与“校外美术””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惜风]投稿,不代表乐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heathy.com/changshi/202508-2587.html

(2)
惜风的头像惜风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惜风的头像
    惜风 2025年08月04日

    我是乐毅号的签约作者“惜风”

  • 惜风
    惜风 2025年08月04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如何整合“校内美术”与“校外美术””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整合“校内美术”与“校外美术”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 惜风
    用户080407 2025年08月04日

    文章不错《如何整合“校内美术”与“校外美术”》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