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的介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的介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的前身是广东书法篆刻研究会。它创建于1963年,1981年更名中国书法家协会广东分会,1992年改用现名。它不仅是我省历史上的第一个全省性书法艺术团体,而且是全国成立较早、成绩较大的书会之一。创建之初,即与北京、上海的书法组织一起,为活跃60年代的中国书坛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可可的重要经历
广东画家辈出,人才济济,近代以来著名(这些方可称为大师)的有:
居巢、居廉、黎雄才、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关山月、赵少昂、林墉、杨之光、伍启中、方人定、黄少强、杨善深、陈金章、梁世雄、王玉珏、客大槐、苏卧农、李抚虹、黄独峰、叶少秉、张坤仪、何漆园、周一峰等。
还有赵华、周波等等。
上面这些著名的广东画家,您输入其名字就可以知道他们的详细情况。
广东吴华国是一位青年(好像四十来岁吧?)画家、书法家,广东画廊商会监事长、广东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收藏家协会会员、广州鹅潭书画会副会长、广州德政书画会理事等。其作品以山水见长;勤研楷、草、篆、隶、金文、甲骨文等。其作品曾在(《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多家媒体刊登。先后获得国内20多个书法以及美术赛事的奖状。
其创办的刺桐印社及社刊《浪花集》入编杭州西泠印社主编的《中国印学年鉴》。篆刻作品在泉州电视台的《泉州讲古》栏目上展播。其书画篆刻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各级展览比赛中获奖。作品刊登于《泉州晚报》、《世界日报》、《菲华时报》等国内外报刊上。作品流传日本、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区。个人作品及艺术简介入编《人民艺术家(1949—1999书画极品巨典)》、《中国书画家签名铃章大辞典》、《中华陈氏书画艺术博览全书》、《当代书画摄影艺术大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华印坛大观》、《当代水彩大观》等数十种典籍中。1989年创办《中国篆刻家网站》广泛与海内外书画篆刻名家交流,得到支持及好评。2005年荣获泉州市教育教学论文论文评选一等奖,同时荣获泉州教育局颁发的凯辉教育科研奖。2007年6月,指导学生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深圳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荣获艺术作品(书法篆刻)中学组一等奖。2011年泉州现代中学陈可可老师指导的“2006届泉州师院艺术系美术专业实习纪实”—教学实习案例(实习活动过程、心得、体会等)入选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教材”《美术教育实习》一书,总主编:浙江师范大学李力加教授 (书号:ISBN 978-7-5621-5089-3)
评 论 文 章
素有“海滨邹鲁”之称的泉州,近几年来在书画篆刻方面人才辈出。笔者于今年夏月返里,拜访书画篆刻界同仁,深为他们在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和羡慕,特别是年青一代的年起之秀,他们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大胆开拓自己创作的道路,进行了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探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青年篆刻家陈可可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中学生时代,绘画已崭露头角,他的国画作品曾多次参加省市展览,并选送日本展出。后来他赴广东求学,先后就学于广州工艺美校、广州美术学院,得书法家曾景充、林若夫,画家刘盛夫、叶国良等多位教授悉心教诲,书画金石作品水平日有所进。后又就学于福建师大艺术系、国立华侨大学美术系、水彩画家游遵绍画室,因而他在中国画、西洋画、工艺美术设计、书法、篆刻等方面均有专长。近几年来他更沉迷于篆刻艺术的学习探索中,他夜以继日地琢磨,如饥似渴地临摹秦汉古玺、及明清、近代名家印谱,习作数以千计,因此他篆刻基本功扎实、刀法纯熟。他无门派之见,作品或工致秀雅或古朴奇峻。并独具魅力。可可篆刻除了文字印外,他尤擅长肖形造象--或浑厚、古朴、或精致、灵巧、雅拙、皆能各得其妙,栩栩如生,神形兼备。力求书法绘画、篆刻融于方寸之地。其书画作品在全国性展览比赛中多次获奖,其书画作品及传略已编入《中华印坛大观》、《中国书画名家签名铃章艺术总览》、《跨世纪名家书画精品大观》、《当代水彩水粉画艺术》、《当代书画摄影艺术大典》、《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华陈氏书画艺术博览全书》、《人民艺术家》、《世界华人精英大典》等书籍中,并刊登于《世界日报》、《菲华时报》等国外报刊上。
陈可可曾创办刺桐印社,与全国篆刻同仁交流切磋,其〈浪花集〉印拓得到国内外名家的好评。现在他受聘于侨星书法篆刻艺术中心,专司篆刻艺术,经常为国内外人士治印,他所刻的印章已广泛流传日本、新加坡、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各国和台湾、港澳地区,于是,他的名气也随之远播。
艺无止境,我们期望,陈可可在篆刻艺术方面更上一层楼。
怀叔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新加坡书法家协会评议员、香港福建书画研究会名誉理事 )
《可可日记》之《收藏》 “海色浓于酒,炎薰意正酣。地临漳水邑,居近木棉庵。种树如人长,看云笑汝憨。新来华发见,一卷尚能耽。”这首诗是厦门大学中文系任教授李拓之先生 生前书赠我的父亲的!也许到了现在,年近四十的我才略为读懂先生的诗意。而先生早已经在1983年3月逝世。经过两次中风的父亲也记不得当年与李拓之先生的那一场际遇了!但是从诗中可以看出,那是怎样一种“文人相惜”的深厚情感。这一首诗写景也写情,写事也写心中的感叹,让人读罢免不了要发出一声长长的感叹!我的父亲年少时酷爱绘画,也十分有天赋,在印尼叔父(著名的油画家)的影响下,与三叔一起学习书画,曾举办兄弟书画二人展,被称为“少年书画家”后因“家庭成分”的历史原因读不了美术学院,而改学文学,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他仍然十分酷爱艺术鉴赏和评论,曾有美学论文参加全国性的交流研讨,深受好评!在父亲的收藏中我还看到了丰子恺先生、王树滋先生、沈觐寿先生、李硕卿先生、陈德宏先生等文学、书画家的字画。其中不乏对父亲的勉励和褒扬。如,丰子恺先生画了一幅题为《勇猛精进》的漫画赠予父亲,画面上是一位少先队员跨上了骏马在草原上飞奔。这寄托了丰子恺先生的勉励之情。早期的字画收藏,常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因为喜欢和崇敬这位人物的才华和学识,而用他们的作品来激励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发图强。现在的字画收藏,那是有钱人玩的事情,常有书画被拍炒上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但是对我看来,这样的作品,他的情感性大大的减弱了,商品的意味大大的增加了,而带上了商品意味的艺术作品终究是不能与带上情感色彩的艺术作品相提并论的啊!虽然,我甚至再没有钱去装裱那些已经被蛀虫盯上的名作。但是这是父亲留给我的精神财富,它们让我更懂得唯有用真心和真情才能去创作和欣赏艺术。艺术的价值常与情感有关,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这是我对收藏的浅薄的理解。(可可 2010年4月23日14:38)
关于“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的介绍”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剑忠]投稿,不代表乐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heathy.com/changshi/202508-2773.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乐毅号的签约作者“剑忠”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的介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的介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广东省...
文章不错《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的介绍》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