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历史上那些伟大的考古学家和探险家

网上有关“揭秘历史上那些伟大的考古学家和探险家”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揭秘历史上那些伟大的考古学家和探险家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最富传奇色彩的探险者兼考古学家的荧幕形象可能要数系列**《夺宝奇兵》中的主角印第安纳·琼斯(Indiana Jones)了,他首次登上银屏是在1981年。

几十年来,全世界都看着他在秘鲁茂密的植被中用砍刀劈出一条通道,驾驶飞机离开上海,勇敢地进入老鼠出没的威尼斯地下墓穴。

最近一次,他甚至偶然撞见了拥有水晶头骨的外星生物乘坐一艘由神庙改装而成的宇宙飞船飞走了。

尽管如此,印第安纳·琼斯也并非是一个纯粹的虚构人物,而是 几位真实存在的考古学家和探险家的结合体 。

其中便包括重新探索了马丘比丘,即所谓“印加失落之城”的 海勒姆·宾厄姆 ,和曾洗劫埃及陵墓和神庙的马戏团大力士 乔瓦尼·巴蒂斯塔·贝尔佐尼 。

[意] 马克·罗塞(Mark Rose)

[比] 埃蒂 ·博恩-穆勒(Eti Bonn-Muller)

[意] 乔治·费雷罗(Giorgio Ferrero)

2020年7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海勒姆·宾厄姆

海勒姆·宾厄姆是20世纪著名的考古学家,也是耶鲁大学教授。

一直以来,他都希望能拓宽自己对拉丁美洲的了解,以便与学生们分享。但是,在一次探险之行中,他来到印加帝国的古都库斯科(Cusco),便转而对所耳闻的 “印加人最后的安息之地”比尔卡班巴 (Vilcabamba)的传说产生了兴趣。

他对寻找和探索印加最后一个据点的想法非常着迷,便于1911年7月在耶鲁大学和国家地理学会(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的财政支持下随耶鲁大学秘鲁科学探险队(Yale Peruvian Scientific Expedition)返回秘鲁。

带着17世纪的著述,在当地一名警察的引领下,这支小分队骑着骡子出发了。

然而,当地一位名叫梅尔乔·阿特亚加(Melchor Arteaga)的农民所提供的关于附近令人印象深刻的废墟的线索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帮助引导探险队沿着安第斯山脉攀登了两天。

在到达顶峰后,他们看到了令人惊叹的场景。

宾厄姆在这里进行了两季发掘(1911-1912年和1914-1915年),在此期间,他拍摄并记录下遗址。

最初他认为这是传说中的比尔卡班巴,这个解释直到20世纪中叶还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不过今天,学者们已经获悉这是 马丘比丘 。它建于15世纪,主要是 印加皇室的夏季避暑高地 。

宾厄姆通过诸如1913年4月出版《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等刊物,使马丘比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然而在今天,宾厄姆和他的伟大发现却仍然笼罩在争议之中,国际上围绕其从该遗址带回来在耶鲁大学博物馆展出的文物的所有权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这位现实生活中勇敢无畏的南美洲考古学领域探索者在去世50多年后仍然占据头条,他那激动人心的生平甚至会让他的好莱坞翻版为他脱帽致敬。

乔瓦尼·巴蒂斯塔·贝尔佐尼

乔瓦尼·巴蒂斯塔·贝尔佐尼是19世纪这个伟大欧洲探险家云集的时代中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身材魁梧,按照阿拉伯的习俗蓄着浓密的胡须,他凭借所取得的非凡发现以及多才多艺、充满活力的个性和坚定的意志,令大众为其神往。

贝尔佐尼于1778年出生在帕多瓦(Padua),后来动身到了伦敦,在那里 以表演马戏为生 。

在一次表演中,他以自身力量勇猛地扛起了一个由10人组成的 “人体金字塔”,收获了“巴塔哥尼亚参孙”(Patagonian Samson)的名号,这也使他有机会周游欧洲。

在开罗的时候,贝尔佐尼与伟大的瑞士探险家约翰·路德维格·布尔克哈特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也正是这段友谊改变了贝尔佐尼的命运。事实上,这让他认识了新上任的英国驻埃及总领事亨利·索尔特(Henry Salt)。

为了丰富欧洲的博物馆收藏,索尔特和他的法国同事贝尔纳迪诺·德罗韦蒂(Bernardino Drovetti)召集了许多欧洲探险家来埃及,让他们在这里 搜寻文物 ,甚至可以说是 掠夺 。

1816年,这位领事给贝尔佐尼分配了他探险生涯中的 第一个“考古”任务 :搬运拉美西斯二世祭庙遗迹中一尊巨大雕像。

这尊雕像位于尼罗河西岸,靠近卢克索(即底比斯古城)。法国人和布尔克哈特本人曾多次试图搬运,但都以失败告终。

这个机会对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来说是极度诱人的,因为这件物品会给他们的收藏增加相当大的价值。

贝尔佐尼以他一贯的热情来对待这项工作,尽管他在这个领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经验。

当他到达卢克索时,他招募了一队当地人来帮助他运送这座沉重的雕像。

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贝尔佐尼的手下 仅用两周时间 就把雕像从神庙搬到了尼罗河岸边。

他们采用了一种既简单又有效的工具: 绳子和滚木 。载着雕像的船沿河而下,雕像最终于1818年抵达伦敦。

在等待船只抵达卢克索时,贝尔佐尼决定执行另一项任务, 向南前往阿布辛贝神庙的探险 ,这个遗迹几年前由他的朋友布尔克哈特发现。

当时拉美西斯二世的大型神庙几乎完全被埋在沙子里,入口也被掩埋。这位法老的巨大雕像装饰着正面,但只有最上面的部分是可见的。

1816年9月,贝尔佐尼来到这里,希望能在神庙里找到令人惊叹的宝藏。但是技术上的困难和缺乏资金迫使他暂时放弃了这个项目。

1817年7月,贝尔佐尼带着两名英国海军军官伦纳德·厄比(Leonard Irby)和詹姆斯·曼格斯(James Mangles)以及秘书亨利·比奇(Henry Beechey)回到阿布辛贝,重新开始工作,并终于设法在1817年8月1日早晨进入了神庙。

尽管酷热难耐,他们还是仔细勘察了这座神庙,发现了巨大的 俄塞里斯石柱 和神庙墙壁上 精细的浮雕 ,但这并不是他们所渴望的。

在对阿布辛贝神庙进行第一次视察之后,不知疲倦的贝尔佐尼回到了卢克索。他想要探索帝王谷,1816年,他已经在那里发现了法老阿伊的坟墓。

1817年10月18日,贝尔佐尼的人在山谷中挖掘时,偶然发现了一座无名墓葬的入口。他发现了 塞提一世(KV 17)的墓葬 ,这是帝王谷中极大、装饰极其华丽的陵墓之一。

贝尔佐尼写道:“我会把这一天称为幸运的一天,或许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天……(好运)给了我这种满足感和极度的喜悦,这是财富所买不到的。发现了长期以来苦苦追求的东西, 向世界展示一座新的、完美的埃及古代遗迹,这是一种乐趣 。”

他在坟墓里找到了一些壁画,并将其中部分运往了欧洲各大博物馆,这在当时是一种常见的做法。 塞提一世之墓至今仍被称为 “贝尔佐尼之墓” 。

当这位富有进取心的探险家决定搜查吉萨 哈夫拉金字塔 的内室时,他的名声注定变得更加响亮。

从规模上看,第四王朝法老的金字塔仅次于胡夫金字塔。

在13世纪,一位阿拉伯旅行者曾对它进行过探索,但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冒险进入这座陵墓的中心地带。

贝尔佐尼的这项任务也取得了成功。1818年3月2日,他借着火光进入墓室,呼吸着几个世纪以来从未改变过的陈腐空气。

按照惯例, 贝尔佐尼将他的名字和日期刻在了墓室里 ,为他的发现留下了永久的记号。

贝尔佐尼在埃及继续其他探险,并取得更多的发现:在红海沿岸发现了托勒密时期的贝列尼斯-特罗格罗迪卡港(Berenice Troglodytica);从菲莱(Philae)岛找回一座方尖碑;成为 第一个看到巴哈利亚绿洲的欧洲人 。

1819年,他离开埃及,回到欧洲,记录下他在法老土地上的冒险经历,出版了《关于埃及和努比亚的金字塔、寺庙、坟墓的发掘行动及近期发现》一书。在伦敦和巴黎还举办了展览,贝尔佐尼在埃及4年工作期间发现的重要文物都向公众进行了展示。

贝尔佐尼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他富有冒险精神和浪漫情怀,固执而进取,他身处在埃及古物学尚未成为一门科学的时代 ,在埃及古物学的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

1823年11月3日,他在贝宁(Benin)的一个小村庄去世,当时他正试图完成他生命中又一个新的冒险——探索传说中的城市廷巴克图(Timbuktu)。

[意] 马克·罗塞(Mark Rose)

[比] 埃蒂 ·博恩-穆勒(Eti Bonn-Muller)

[意] 乔治·费雷罗(Giorgio Ferrero)

2020年7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霍华德·卡特

除了以上两位传奇而又备受争议的探险家以及他们的伟大发现之外,霍华德·卡特以及他对图坦卡蒙墓的探索发现,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考古大事件之一。

卡特于1874年出生在英格兰。他以艺术家的身份来到埃及,在埃及探索基金会的指导下执行考古任务时,只有17岁。

他在与一些杰出的考古学家合作的过程中,以及在参与一些神庙、遗址的发掘工作中,很快就掌握了 埃及古物学的技术和秘密 ,并习得了 扎实的训练和实地经验 。

1899年,年仅25岁的卡特被埃及文物局任命为 上埃及文物总督察 。

他负责的第一个项目包括安排将1898年由一名法国埃及古物学者维克多·洛雷(Victor Loret)在帝王谷的阿孟霍特普二世坟墓中发现的王室木乃伊运输至开罗。

而帝王谷也成为卡特余生所痴迷的一个地方 。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在那座帝王谷中开展自己的发掘项目,能够实现像洛雷一样的发现。

1907年,他遇到了一位富有的英国贵族—— 卡那封伯爵 (Lord Carnarvon),爱德华·曼德尔·赫伯特(Edward M. Herbert)。赫伯特 得到了在帝王谷发掘的特许权 ,两人开始了长期的合作。

卡特的梦想是找到图坦卡蒙的坟墓 。图坦卡蒙是一位鲜为人知的第十八王朝法老,生活在阿玛纳王朝末期。这位法老的名字被刻在埋藏于帝王谷中的一些物品上。

然而,尽管进行了长期的系统而细致的发掘工作,他所期望的结果也并没有出现。

1922年夏天,卡那封伯爵决定下一季之后就会 终止资助这个项目 ,这将是卡特最后的机会。

卡特于当年11月1日再次展开挖掘,他锁定了一块面向拉美西斯六世墓入口呈三角形状的区域。

陵墓工人的屋棚遗迹已经陷没在了沙土中。这个地方似乎很有希望,它离每天引领游客游览帝王谷的小径太近,还未被探察过。

11月4日,卡特的团队在岩石中发现了一个台阶,就在其中一间茅屋的正下方。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又有16级台阶被发现,它通向一扇被严密封闭的门。毫无疑问这意味着卡特在这座山谷中 发现了一座未被发掘的坟墓 。

帝王谷是一个不寻常的聚会地点,但是为了庆祝图坦卡蒙陵墓的发现,茶点还是出现在这里,以慰劳考古团队成员。

11月6日,他在英格兰给卡那封伯爵发了封电报。11月23日,卡那封伯爵和他的女儿伊夫琳(Evelyn)在帝王谷与卡特会合。

美国工程师阿瑟·卡伦德(Arthur Callender)赶到现场协助行动。

这扇封闭的大门在古代曾被打开并重新密封过,上面清晰可见封印和图坦卡蒙的印章。

在门的另一边,卡特发现了一条满是碎石的下行过道,到11月26日已被清理干净。那天,卡特在过道尽头那扇密封的大门上开了一个洞,第一次看到图坦卡蒙墓中令人惊奇的宝藏。

虽然它在法老时代曾被盗墓者闯入过,但并没有像山谷里的其他陵墓一样被洗劫一空。事实上, 这位法老的陪葬品库几乎完好无损 。

葬礼床

这一惊人发现迅速传播开来,帝王谷瞬间挤满了记者、好奇的旁观者和当局人员,他们都前来围观清理这些文物的过程。

卡特处理这些文物时非常小心翼翼,其团队共花了8年时间才清理出墓中 近3500件物品 。

在此期间,这些出土物被编目、拍照、修复,最后被运到了开罗博物馆,如今在那里可以看到这些珍品。

墓室的第一部分是前厅,里面满是随意堆放的物品:战车、葬礼床、木箱和器皿、武器、雪花石膏罐、椅子和凳子、珠宝以及衣服。

其中最珍贵的物品无疑是国王的金色王座,其椅背上有年轻的法老和他的妻子安克姗海娜曼(Ankhesenamun)华丽的浮雕像。

在1927年至1928年间,堆放在前厅不远处一个耳室的物品被移走了。

前厅内还有一扇封闭的门,两侧立着两尊图坦卡蒙木雕像。这扇门于1923年2月17日被正式打开,显露出里面的景象。

这座陵墓唯一一处有壁画的就是这间墓室,它几乎完全被用镀金木头建造的木椁占据着,里面装有法老的石棺。

墓室通向最后一个房间—— 宝藏室 ,那里堆放着更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物品。这些物品中有一尊雕像,描绘的是伏坐在木箱上、胡狼形象的阿努比斯神。

在一个镀金的木制圣体龛里发现了4个装有法老木乃伊器官的雪花石膏制容器,即卡诺皮克 (Canopic)罐。

从1924年到1925年,墓室成为卡特和他的团队日夜忙碌的地方,但那也是其中一段最微妙的岁月,艰难、谨慎与激动相互交织着。

卡那封伯爵于1923年4月去世,未能在这一工作的关键阶段提供帮助,既而助燃了“ 法老的诅咒 ”这一传说。

《伟大的考古学家与探险家:31个揭秘历史的考古传奇》

[意] 马克·罗塞(Mark Rose)

[比] 埃蒂 ·博恩-穆勒(Eti Bonn-Muller)

[意] 乔治·费雷罗(Giorgio Ferrero)

2020年7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全面了解世界古文明宝藏的百科全书

涵盖人类历史上 31个重要的考古发现事件 ,汇集 250张珍贵的历史照片、手绘插图和文物 ,图文并茂、条理清晰地呈现发掘与探索的史实、秘辛、成果和伟大意义,带我们足不出户遍览这些古文明遗迹,堪称是一部 全面、权威的古文明百科全书 。

?考古学家和探险家的极简传记

集中呈现 24位考古学家和探险家的传奇人生 ,带我们重温他们那些惊心动魄、热血沸腾的“发现时刻”,领略考古、探险的独特魅力,是 历史、考古、探险爱好者的必读经典 。

?专业作者背书

原版引进自 意大利白星出版社 ,由 三位考古学、古物学专家 倾情撰写,汇集海量史实资料及前沿学术研究成果,以小说般的讲述方式进行呈现,专业性与可读性兼具,成就 值得珍藏的古文明巨著 。

延伸阅读

《尘封的盛世:探寻古代文明的无价宝藏》

[意] 阿尔贝托·西廖蒂 (Alberto Siliotti)主编

2019年6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这是一本博物馆级的 全球“古墓发掘档案” 。全书以地域为线索,介绍了欧洲、非洲、亚洲和美洲著名的古代墓葬遗址和其中出土的文物、艺术品。

通过 12位 不同领域专家的解析,以及 数百张高清实景照片 ,引读者为遗址和墓葬的发掘而惊喜,为尘封宝藏的出土而赞叹;同时,也让读者更能感悟不同文明对生与死的理解,领略人类文明的多彩神奇。

埃及金字塔是埃及古代奴隶社会的方锥形帝王陵墓。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开罗西南尼罗河西古城孟菲斯一带最为集中。吉萨南郊8公里处利比亚沙漠中的3座尤为著名,称吉萨金字塔。其中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陵墓最大,建于公元前二十七世纪,高146.5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底边各长230米,由230万块重约2.5吨的大石块叠成,占地53,900平方米。塔内有走廊、阶梯、厅室及各种贵重装饰品。全部工程历时30余年。塔东南有巨大的狮身人面像。

埃及胡夫金字塔最有名,是法老(古埃及的国王)的陵墓。不过实际上是建立以后才被人们当作陵墓,事实上,之前,最早建立的50座金字塔的时间段里,只死了7个法老。

相传,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无论王公大臣还是老百姓死后,都被葬入一种用泥砖建成的长方形的坟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马斯塔巴"。后来,有个聪明的年轻人叫伊姆荷太普,在给埃及法老左塞王设计坟墓时,发明了一种新的建筑方法。 他用山上采下的呈方形的石块来代替泥砖,并不断修改修建陵墓的设计方案,最终建成一个六级的梯形金字塔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雏形。

在古代埃及文中,金字塔是梯形分层的,因此又称作层级金字塔。这是一种高大的角锥体建筑物,底座四方形,每个侧面是文字三角形,样子就像汉字的"金"字,所以我们叫它"金字塔"。伊姆荷太普设计的塔式陵墓是埃及历史上的第一座石质陵墓。

在最早的时候,埃及的法老是准备将马斯塔巴作为死后的永久性住所的。后来,大约在第二至第三王朝的时候,埃及人产生了国王死后要成为神,他的灵魂要升天的观念。在后来发现的《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

 

金字塔就是这样的天梯。

 

同时,角锥体金字塔形式又表示对太阳神的崇拜,因为古代埃及太阳神“啦”的标志是太阳光芒。金字塔象征的就是刺破青天的太阳光芒。因为,当你站在通往基泽的路上,在金字塔棱线的角度上向西方看去,可以看到金字塔象撒向大地的太阳光芒。

  《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犹如拉的眼睛一样”。后来古代埃及人对方尖碑的崇拜也有这样意义,因为方尖碑也表示太阳的光芒。

有人认为古埃及人不可能建造出金字塔,说金字塔也许是外星人造出来的,也许是更远古的人类留下的,因为,金字塔的谜太多了!

金字塔是古埃及奴隶制国王的陵寝。这些统治者在历史上称之为“法老”。法老们不仅活着时统治人间,而且幻想死后成神,主宰阴界,因此,“法老”死后,便取出内脏,浸以防腐剂,填入香料,将尸体长久保存,称作“木乃伊”。金字塔便是存放“法老”木乃伊的陵寝。现在,埃及境内保存至今的金字塔共 96 座,大部分位于尼罗河西岸可耕谷地以西的沙漠边沿。

大型的金字塔一般建于古王国时期的三至六王朝(约公元前 2664~前 2180 年),在古埃及之都孟菲斯之北不远的吉萨、塞加拉、拉苏尔,梅杜姆以及阿布西尔等地都有大量的遗址。

由于金字塔是一种方锥形的建筑物,古埃及文称它为“庇里穆斯”,意思是“高”;而其底座呈四方形,愈上愈窄,直至塔顶,从四面看都像汉字的“金”字,所以中国历来译称“金字塔”。

在众多金字塔中,最为著名的是吉萨大金字塔,它位于开罗西南约 13公里的吉萨地区。这组金字塔共有 3 座,分别为古埃及第四王朝的胡夫(第二代法老)、卡夫勒(第四代法老)和孟考勒(第六代法老)所建。

胡夫金字塔,又称齐阿普斯金字塔,兴建于公元前 2760 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座金字塔,也是世界上的人造奇迹之一,被列为世界 7 大奇观的首位。该塔原高 146.5 米,由于几千年的风雨侵蚀,现高 138 米。原四周底边各长230 米,现长 220 米。锥形建筑的四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方,倾角为 51 度 52 分。塔的四周原铺设着一条长约 1 公里的石灰石道路,目前在塔的东、西两侧尚有遗迹可寻。整个金字塔建在一块巨大的凸形岩石上,占地约 5.29 万平方米,体积约 260 万立方米,是由约 230 万块石块砌成。外层石块约 11.5 万块,平均每块重 2.5 吨,最大的一块重约 16 吨,全部石块总重量为 684.8 万吨。其地理位置为东经 31°07′北纬 29°58′。

令人吃惊的是,这些石块之间没有任何粘着物,而是一块石头直接叠在另一块石头上,完全靠石头自身的重量堆砌在一起的,表面接缝处严密精确,连一个薄刀片都插不进去。而塔的东南角与西北角的高度误差也仅 1.27 厘米。这是当时征召了 10 万劳力、前后历时 30 年才建成的。

胡夫金字塔的入口位于塔的北壁第十三石级,距地面约 20 米高。入口处四块巨大的石板构成“人”字形拱门,往里是 100 余米长的坡状隧道直达墓室。墓室长 10.43 米,宽 5.21 米,高 5.82 米,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 42.28米。室内仅有一具深褐色磨光的大理石石棺,棺内空空,棺盖去向不明。墓室上方有 5 层房间,最高的一层顶盖是三角形的,为的是把上面压下的重量均匀地分布在两边。同时,墓室还有砌筑在石块中的通风道。胡夫大金字塔外形庄严、雄伟、朴素、稳重,与周围无垠的高地、沙漠浑然一体,十分和谐。它的内部构造复杂多变,匠心独具,自成风格,凝聚着非凡的智慧。该金字塔历经数千年沧桑,地震摇撼,不倒塌,不变形,显示了古代不可思议的高度科技水平与精湛的建筑艺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因此把它列为全世界重点保护文物之一,成为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吉萨的第二座金字塔,即卡夫勒所造的金字塔,位置居中。它比胡夫金字塔略小,但其艺术风格与工程设计的精确,则均可与之媲美。而且由于其建在一块较高的台地上,乍看上去,仿佛比前者还雄伟。塔基底长 215.7 米,高 143.6 米,也是用石灰岩和花岗石砌筑的。它所遗存的附属建筑较为完整壮观,包括以巨石建成的两座庙宇:上庙和下庙。

孟考勒建造的第三座金字塔位于南端,体积最小,但十分精致。它的底边长 108.7 米,高 66.5 米。吉萨的这 3 座金字塔都曾被盗,墓中财宝已基本流失,但它们所体现的古代埃及人民炉火纯青的工程技术,每天都吸引着千千万万的各国游客。

金字塔外观

金字塔具今已有4500年的历史,由于它形似汉字中的“金”字,因而被称为“金字塔”,金字塔本身是一座王陵建筑。它规模宏伟,结构精密,塔内除墓室和通道外都是实心,定部呈锥角。金字塔历经多次地震都岿然不动,完好无损。它被誉为当今最高的古代建筑物和世界八大奇迹之首。

金字塔前有座狮身人面像,是古国王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儿子哈沸拉的形象,它叫斯芬克斯,高20米,长57米,仅一只耳朵就有两米高。除狮爪是用石头砌成之外,整个狮身人面像是一块天然的大岩石凿成的。鼻部有损伤,据说是在一次战争中被拿破仑的士兵用大炮轰掉的。斯芬克斯象征着法老的权利至高无上,威不可侵。

关于“揭秘历史上那些伟大的考古学家和探险家”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星垂野]投稿,不代表乐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heathy.com/jingyan/202507-1026.html

(5)
星垂野的头像星垂野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星垂野的头像
    星垂野 2025年07月30日

    我是乐毅号的签约作者“星垂野”

  • 星垂野
    星垂野 2025年07月30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揭秘历史上那些伟大的考古学家和探险家”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揭秘历史上那些伟大的考古学家和探险家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

  • 星垂野
    用户073006 2025年07月30日

    文章不错《揭秘历史上那些伟大的考古学家和探险家》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