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佛乐的传承情况

网上有关“五台山佛乐的传承情况”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五台山佛乐的传承情况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五台山佛乐属北方系统,但独立于东西两路之外,自成体系,曲调古雅。是音乐艺术与宗教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发展中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也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认为是北方佛教音乐的代表,除五台山所属地域外,在整个中国北方及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在中国音乐文化里,五台山佛乐也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所以,传承保护“五台山佛乐”具有重大的意义。

历史上,五台山的青庙、黄庙都有自己的乐队。除日常殿堂诵经吹奏之外,各种法会都会有乐队吹奏。以后,庙堂音乐留传于民间,祝寿、葬仪等也请和尚喇嘛念经奏乐。但是,由于培养一个能演奏乐器并会唱经的僧人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而训练班里的僧人流动性很强,这使得大多数乐曲已不能被完整地演奏。云游四方是不少僧人乐意选择的生活方式,但继承五台山千年不息的佛乐文化遗产却需要一份持久的耐力与恒心。 同时,随着五台山传统法事的减少,应用的佛乐也少了用场,一些传统曲目渐渐遗失。 1958年,五台山青黄两庙的18位僧人,组成乐队,赴省城太原演奏庙堂音乐,荣获嘉奖。

1986年,为解决曲目的传承问题,五台山南山寺、殊像寺和普萨顶分别成立了佛乐培训班,担负起了挖掘、整理五台山佛乐资料和教授五台山佛乐的任务。

1989年3月五台山佛乐团首次抵达香港演出大型佛教音乐,引起轰动,反响很大。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五台山佛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3年11月20日中国佛乐道乐精粹展演在京演出,五台山佛乐团与北京佛乐团、江苏姑苏仙乐团、北京白云观道乐团、青海拉卜楞寺佛乐团、台湾佛光山梵呗赞颂团6个佛教乐团相聚中山音乐厅。

南山寺每年举办一次水陆大法会,也经常受邀赴海内外做各种佛事活动和佛乐表演,省市县有大型活动的时候,政府和有关部门也积极推荐他们参加,给佛乐团创造了极好的展示机会。

2011年3月19日,由汇光法师带领的南山寺、殊像寺乐僧组成的佛乐团随“魅力三晋——山西文化艺术精品展演月”在上海大剧院表演,赢得喝彩。

(五台山佛乐传承活动及人物图集 ) 1、汇光法师

汇光法师出生于1966年,五台山五顶之一的西台山麓繁峙县王家,俗名王还晟。远近村民大多笃信佛法,王家世代行善积德,虔诚敬佛,每辈均有出家之人。父母亲亦是虔诚的佛教徒,从小受佛法熏陶。

青年时期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外出打工,成为煤炭工人。面对矿井里不断的塌方事故,在多次救援中,对生死已经有了另一种认识。为此,他毅然辞职,在征得父母同意后求佛五台山。1991年,汇光法师一步一叩到南山寺落发,拜万富和尚为师,由塔院寺高僧寂度大和尚亲授具足戒。参禅礼佛、受持戒规,同时学习吟诵经文的曲牌和演奏乐器的技艺。

2009年6月11日,汇光法师作为五台山佛教音乐汉传(青庙)音乐的唯一代表,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传承人。

2、章样摩兰

章样摩兰,1969年9月,出生于五台县西沟村,俗名梁林虎,1982年在菩萨顶出家,师从罗桑旦增学习黄庙佛乐。1984年秋,由承德市佛教协会会长哈幕尔按照黄教仪规为林虎灌顶,并授比丘戒,取法名章样摩兰。山西省政协委员,忻州市政协常委,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五台山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2009年,作为五台山佛教音乐藏传(黄庙)音乐的唯一代表,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传承人。

3、善意法师

善意法师俗名杨建国,山西省繁峙县杏园乡古家庄村人,1958年出生。自幼喜欢打坐念佛,在音乐上很有天赋,1983年被县秧歌剧团聘任为乐师。1986年,在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出家,翌年四月开始游访五台山、秘摩岩潜修,后至极乐寺,1991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善意法师1986年开始研究五台山佛教音乐,1997年为弘法利生,继承古老的佛教音乐文化遗产,在山西省繁峙县石佛寺创办五台山佛乐培训班,并任讲师。1998年山西省代县极乐寺创办中国五台山北方佛乐学修院。2000年9月组成中国五台山佛乐团应邀赴北京参加由广化寺举办的诸佛菩萨开光暨水陆法会。佛乐团的精彩演奏受到广大僧俗两众的欢喜赞叹,佛教音乐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田青教授观看后对佛乐的演奏给予高度评价和赞赏。2004年第二次参加北京广化寺水陆法会的佛乐活动。2000年10月16日该团应邀赴交城县卦山天宁寺参加佛菩萨开光法会,受到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玄中寺方丈根通大和尚及诸山长老和与会善信的赞赏。2001年该团应邀赴五台山碧山寺百尊佛像开光佛事活动。2001年应邀赴湖北鄂州市古林泉寺进行殿堂佛事音乐及经外音乐演奏。2005年8月1日应五台山碧山寺妙江大和尚邀请参加水陆法会佛教音乐演奏。1997至2005年办佛乐班6届,分布在广东、河南、浙江、山西等地进行佛乐佛事活动。善意法师为《地藏忏仪》谱写了曲,同时编写了近百首佛教歌曲、20首笙、管、笛吹奏曲谱,编撰了《中国五台山佛教音乐大全·歌曲集》1-2册、《中国五台山佛教音乐大全·二时课诵音乐谱本》、《中国五台山佛教音乐大全·净土佛事修学文集》1-6集、《中国五台山佛教音乐大全·佛乐赞偈文字谱本》。

本焕长老为什么称为长老?而不是大师、法师、律师、上人这类的称呼。其之间的区别。谢谢。

丐帮长老中九袋最高。丐帮中以袋数分阶,最多九袋,最少无袋。自唐末起,帮主以「打狗棒」和「打狗棒法」为身份象征。可从其管理架构中发现,其管理架构依稀有当今社团管理架构(即集世袭制、诸侯制及元老会制于一身)的影子。

其架构如下:下设

「帮主」一名

「副帮主」一名

「九袋长老」八名,分别为

「传功长老」一名,负责提升帮内会员的业务水平;并全权代表帮主对其他帮会及帮会内部人士进行谈判协调纠纷以及交际应酬,其职位相当于黄草鞋。

「执法长老」一名,负责执行家法并代表帮会及帮主清除对帮会产生危害后果的人士;例如叛变者、接应者及对方派来的卧底,其职位相当于双花红棍。

「掌棒龙头」一名,负责帮会的日常事务管理及作为帮主、副帮主的智囊顾问为其提供意见、建议及代帮主、副帮主行驶管理权,其职位相当于白纸扇。

「掌钵龙头」一名,协助掌棒龙头处理帮会的日常事务管理并为掌棒龙头提供管理上的资源安排管理;其职位相当于大路元帅或二路元帅。

「四大护法长老」四名,均为提供帮主、副帮主出行及个人安全的贴身保镖、心腹兼贴身助手;相当于帮会内的当红职员。其职位包括红棍、纸扇及草鞋。

身居以上长老之位者都是立过不少汗马功劳的武林耆宿,在丐帮中均是人人敬重的人。

「使者」(仅在《笑傲江湖》出现)——非丐帮正式职位

——青莲使者

——白莲使者

「八袋舵主」(仅在天龙八部出现)、八袋护法(仅在鹿鼎记出现)

前、后、左、右、中「五方护法」(仅在《鹿鼎记》出现)

「大仁分舵」

「大智分舵」

「大义分舵」

「大信分舵」

「大礼分舵」

「大勇分舵」

八袋至一袋弟子(即相当于现今社团的会员)

无袋弟子(即相当于现今社团的准会员)

在佛教中,“长老”“者,指德长年老之谓,《要解》云:“德腊俱尊,故名长老,”所以以下即从德、腊二方面加以剖析。

德指德行,德行以行专解深,行解相资为主,要之,行而不解,增长无明,解而不行,增长邪见,有的人重解而轻行,故成记问之学,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以无躬行履践故,因此将事理、因果、空有、性相、本迹、性德、修德等混为一谈。皆是妄想思维,分别执著而已。因此偏离正见,增长邪见。还有的人,重行而轻解,以无能力理解、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判断邪正zheng4等等。由于不明教理,导致业障于心,盲修瞎炼,因此增长无明,此二种人,皆不可取。而长老之德,是行中有解,解中有行,行解相得益彰,并已证得阿罗汉果,方堪称为长老之德行也,《增zeng一阿含经·卷二十二》云:“诸根无漏缺,正谓名长老。”盖诸根无漏缺者,唯有证得四果阿罗汉之圣sheng4人,方能达到耳。

腊,指戒腊、法腊。戒腊指比丘受具足戒以后之年数,法腊指沙弥剃度出家后之年数,每年结夏安居的最后一日,即农历七月十五日,是“受岁之日”,自此名为“一法岁”。比丘受具足戒一年称“一戒腊,”逐年递增,沙弥出家一年称“一法腊”,亦逐年递增,《毗尼母论·卷六》云:“从无腊乃至九腊,是名下座;从十腊至十九腊,是名中座;从二十腊至四十九腊,是名上座;过五十腊已上,国王、长者、出家人所重,是名耆旧长宿”。盖耆旧长宿者,亦名“耆旧长老”(见《行事钞下二之二》)。由此可知,戒腊或法腊须在五十腊以上者,方能得此“长老”之尊称耳。

以上德、腊二者合而论之可知,长老之德,须证阿罗汉果;长老之腊,须在五十腊以上,二者俱足,人天尊崇chong2,是名“长老”。故藕益大师云:“德腊俱尊,故名长老“。可见,长老之称谓,于净土法会中,甚不易得,难得而可贵可尊,非一般碌碌庸僧所能比拟。若德、腊分而论之,在本经之中,“长老”之尊称,当以德为重。故莲池大师云:“今经所列,盖有有德而无腊者,未有有腊而无德者也”。

《大庄严经论·卷一》载:昔有檀越,去寺请僧供养,但求老(老年),大(壮年)。不用年少之僧。时寺中有年少沙弥,尽是罗汉。诸沙弥等皆作是语:“彼之檀越,愚无智慧,不乐有德,唯贪耆老”。又说偈言,“所谓长老者,不必在白发”。又云:“净修梵行者,是名为长老”。于是诸沙弥等,以神通力,变化成老人像,至檀越家。檀越见已,心生大欢喜,请令就坐,坐已须臾顷,还复沙弥形。檀越大为惊愕,以为诸耆老乃饮天上甘露,因此返老还童。沙弥对言:“我非夜叉,亦非罗刹,见檀越选择耆老,于僧福田,生高下相(生分别心),坏汝善根,故作是化(化成老人像),令汝改悔”。又云:“汝今不应校量众僧耆、少形相,夫求法者,不观形相,唯在智慧”。云云,檀越闻是语己,身毛为竖,五体投地,求哀忏悔,所以由上可知,“长老”者,诚如莲池大师所说:是以德论,而不以腊论也。

关于“五台山佛乐的传承情况”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烟玉英]投稿,不代表乐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heathy.com/jingyan/202507-417.html

(13)
烟玉英的头像烟玉英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烟玉英的头像
    烟玉英 2025年07月29日

    我是乐毅号的签约作者“烟玉英”

  • 烟玉英
    烟玉英 2025年07月29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五台山佛乐的传承情况”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五台山佛乐的传承情况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五台山佛...

  • 烟玉英
    用户072905 2025年07月29日

    文章不错《五台山佛乐的传承情况》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