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简介 谁不为五斗米折腰-?

网上有关“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简介 谁不为五斗米折腰??”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简介 谁不为五斗米折腰??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成语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不为五斗米折腰”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主要讲陶渊明任县令时有一天有个官要来,别人就劝他穿戴整齐,迎接那个官。他本来就是个向往只有随性的人,就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后来辞官,隐居山林,这个词主要是说有骨气,不趋炎附势的性格。

不为五斗米折腰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不为五斗米折腰出处典故:

陶渊明是东晋后期的大诗人、文学家,东晋末期,朝政日益腐败,官场黑暗,陶渊明生性淡泊,家境贫困、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读书作诗。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出任江州祭酒,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就辞职回家了,随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

后来,他陆续做过一些官职,但由于淡泊功名,为官清正,不愿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

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当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长叹一声,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关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简介 谁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盼烟]投稿,不代表乐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heathy.com/yule/202508-961.html

(9)
盼烟的头像盼烟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盼烟的头像
    盼烟 2025年08月04日

    我是乐毅号的签约作者“盼烟”

  • 盼烟
    盼烟 2025年08月04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简介 谁不为五斗米折腰??”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简介 谁不为五斗米折腰??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

  • 盼烟
    用户080403 2025年08月04日

    文章不错《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简介 谁不为五斗米折腰-?》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