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第五方面军(关于日军第五方面军的简介)

网上有关“日军第五方面军(关于日军第五方面军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日军第五方面军(关于日军第五方面军的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二战期间,日本的关东军、中国派遣军、南方军并称“海外日军的三大主力”。也是构成当时日军五大战略集团的主力(另两个战略集团分别为日本国内的第一总军和第二总军)。

关东军常驻中国东北地区。鼎盛时期编有31个步兵师团,11个步兵和坦克旅团,1个敢死队旅团和2个航空军,以及伪满部队等,共约120万人。

中国派遣军,1939年9月组建,下辖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派遣军等。1945年夏,日军中国派遣军统辖有:在华北的华北方面军、在湘鄂赣等地的第六方面军,在江浙等地的第十三军、第六军,在两广及香港地区的第二十三军和日本海军中国方面舰队。

南方军是日本组建最晚的海外战略集团,它于1941年11月5日成立,当时南方军的兵力和一线作战飞机数量分别只占日本陆军总兵力的20%和28%。后下辖缅甸方面军、第7、14、18方面军等部队。

随着中国战场的战争规模日益扩大,1939年后,部分关东军被调入中国关内作战(但依然属关东军辖制)。之后(特别是1941年后)受太平洋战争战事升级的影响,大量关东军和中国派遣军主力(特别是这两个战略集团中的甲种师团)被调往太平洋战场。日军的南方军实力虽得到增强,但依然无法改变二战的结局。

日军在各战区的最高指挥官是谁

当年机密级的2战中日本的战斗序列第一総军 第二総军 及第5方面军 航空総军戦闘序列 第一総军 杉山 元元帅 参谋长 须藤栄之助中将 参谋副长 镰田诠一少将 第11方面军 藤江恵辅大将 参谋长 今井一二三少将 参谋副长 前沢长重少将 直辖 第72师団 千叶熊治中将 歩兵第134联队 铃木精一大佐 歩兵第152联队 山崎文一郎大佐 歩兵第155联队 西冈贵一大佐 第142师団 寺垣忠雄中将 歩兵第405联队 歩兵第406联队 歩兵第407联队 歩兵第408联队 第222师団 笠原嘉平中将 歩兵第307联队 歩兵第308联队 歩兵第309联队 第322师団 深堀游亀中将 独立混成第113旅団 亀川良夫少将 第50军 星野利元中将 参谋长太田公秀少将 第157师団 宫下健一郎中将 歩兵第457联队 歩兵第458联队 歩兵第459联队 歩兵第460联队 第308师団 朝野寅四郎中将 歩兵第310联队 歩兵第311联队 歩兵第312联队 独立混成第95旅団 石黒岩太少将 第12方面军 田中静壱大将 参谋长 高嶋辰彦少将 参谋副长 小沼治夫少将 直辖 近卫第1师団 森 赳中将 近卫歩兵第1联队 渡辺多粮大佐 近卫歩兵第2联队 芳贺豊次郎大佐 近卫歩兵第6联队 西 胜男大佐 近卫歩兵第4联队 皆美贞作大佐 近卫野炮兵第1联队 岸 武大夫大佐 第321师団 矢崎 勘十中将 第325联队 田中正雄大佐 第326联队 西村勘次大佐 第327联队 子安和夫大佐 高射第1师団 金冈 山乔中将 高射炮第111联队 武田文雄大佐 高射炮第112联队 大岛知义大佐 高射炮第113联队 都筑晋大佐 高射炮第114联队 西野贞光大佐 高射炮第115联队 伏屋宏大佐 高射炮第116联队 谷口正三郎大佐 高射炮第117联队 樋口忠治大佐 高射炮第118联队 栗田逞治大佐 高射炮第119联队 水野缝一大佐 照空第1联队 池田赳夫大佐 独立混成第66旅団 中村三郎少将 独立混成第18联队 独立混成第67旅団 木原义雄少将 独立混成第16联队 独立混成第43联队 独立野炮兵第8联队 木村竹治大佐 野戦重炮兵第8联队 高桥克己大佐 野戦重炮兵第11联队 中钵义贤大佐 野戦重炮兵第19联队 佐藤修一郎大佐 野戦重炮兵第26联队 田地季朔大佐 野戦重炮兵第52联队 水落毎幸大佐 第36军 上村利道中将 参谋长 徳永鹿之助少将 第81师団 古闲 健中将 第171联队 今村重孝大佐 第172联队 桑利彦大佐 第173联队 江口小一郎大佐 第93师団 山本三男中将 第202联队 河合慎助大佐 第203联队 藤原忠治大佐 第204联队 表健次郎大佐 第201师団 重信吉固少将 第501联队 染谷文雄大佐 第502联队 山下诚一大佐 第503联队 岩瀬武司大佐 第202师団 片仓 衷少将 第504联队 菅野善吉大佐 第505联队 中山佐武郎大佐 第506联队 工藤铁太郎大佐 第209师団 久米精一少将 第513联队 安藤修道大佐 第514联队 力石胜寿大佐 第515联队 林司马男大佐 第214师団 山本 募中将 第519联队 石井星一郎大佐 第520联队 河西敬次郎大佐 第521联队 鸟海宗雄大佐 戦车第1师団 细见惟雄中将 戦车第1联队 中田吉穂大佐 戦车第5联队 杉本守卫大佐 机动歩兵第1联队 沢敏行大佐 机动炮兵第1联队 神戸英大佐 戦车第4师団 名仓 栞中将 戦车第28联队 井上直造大佐 戦车第29联队 岛田一雄大佐 戦车第30联队 野口刚一大佐 军直辖 独立山炮兵第8联队 高桥英吉大佐 独立山炮兵第17联队 吉田喆大佐 第51军 野田谦吾中将 参谋长 坂井芳雄少将 第44师団 谷口春治中将 第92联队 伊奈重诚大佐 第93联队 大沢胜治大佐 第94联队 工藤豊雄大佐 第151师団 白银义方中将 第433联队 米山靖正大佐 第434联队 远藤典邦大佐 第435联队 山本茂雄大佐 第436联队 宇野修一大佐 第221师団 永沢三郎中将 第316联队 第317联队 第318联队 独立混成第115旅団 相叶 健少将 独立混成第116旅団 岩根清夫少将 独立戦车第7旅団 三田村逸彦少将 戦车第38联队 黒川直敬大佐 戦车第39联队 大浦正夫大佐 军直辖 独立山炮兵第13联队 河原英二大佐 野戦重炮兵第9联队 合屋成雄大佐 炮兵情报第3联队 菅沢栄次大佐 第52军 重田徳松中将 参谋长 玉置温和少将 近卫第3师団 山崎清次中将 近卫第8联队 永沢正义大佐 近卫第9联队 生田正次大佐 近卫第10联队 一木义郎大佐 近卫野炮兵第3联队 小笠原胜国大佐 第147师団 石川浩三郎中将 第425联队 山住伊织大佐 第426联队 田村祯一大佐 第427联队 原子正雄大佐 第428联队 加藤武雄大佐 第152师団 熊崎清次中将 第437联队 吉松季孝大佐 第438联队 由谷弥市大佐 第439联队 中村敏夫大佐 第440联队 中野寿一大佐 第234师団 永野亀一郎中将 第322联队 光森勇雄大佐 第323联队 加藤猛大佐 第324联队 三宅克己大佐 独立戦车第3旅団 田畑与三郎少将 戦车第33联队 贞国诚三大佐 戦车第36联队 石井隆臣大佐 军直辖 独立山炮兵第14联队 中岛政次大佐 野戦重炮兵第27联队 藤戸敏雄大佐 炮兵情报第2联队 片岛一彦大佐 戦车第48联队 曽原纯男大佐 第53军 赤柴八重蔵中将 参谋长 小野打 寛少将 第84师団 佐久间为人中将 第199联队 栗栖晋大佐 第200联队 川上芳雄大佐 第201联队 松元鹿太郎大佐 第140师団 物部长鉾中将 第401联队 平沢喜一大佐 第402联队 铃木薫二大佐 第403联队 菅原甚吉大佐 第404联队 立花启一大佐 第316师団 柏 徳中将 第349联队 神宫佑太郎大佐 第350联队 高村庆之辅大佐 第351联队 堀田俊大佐 独立混成第117旅団 平桜政吉少将 独立戦车第2旅団 佐伯静夫大佐 戦车第2联队 藤井繁雄大佐 戦车第41联队 小野寺孝男大佐 军直辖 独立混成第36联队 武藤束中佐 独立混成第37联队 植田斎大佐 野戦重炮兵第2联队 石田政吉大佐 炮兵情报第5联队 东京湾兵団 大场四平中将 参谋长 水野 桂三少将 第354师団 山口信一中将 第331联队 铃木文夫大佐 第332联队 大沢进一大佐 第333联队 萩野健雄大佐 独立混成第96旅団 恵藤第四郎少将 独立混成第114旅団 筑瀬真琴少将 东京湾要塞重炮兵联队 黒岩直一大佐 东京防卫军 饭村 穣中将 警备第1旅団 重松吉正少将 警备第2旅団 矢ヶ崎节三少将 警备第3旅団 原田 栋少将 第13方面军 冈田 资中将 参谋长 柴田芳三少将 参谋副长 重安穐之助少将 直辖 第73师団 河田末三郎中将 歩兵第196联队 长谷川信哉大佐 歩兵第197联队 手岛治雄大佐 歩兵第198联队 吉川元大佐 第153师団 稲村豊二郎中将 歩兵第441联队 松元昌次大佐 歩兵第442联队 坂本喜四郎大佐 歩兵第443联队 山本信辉大佐 歩兵第444联队 西川正行大佐 第229师団 石野芳男中将 歩兵第334联队 上野隆三郎大佐 歩兵第335联队 辛岛芳雄大佐 歩兵第336联队 后藤寿文大佐 高射第2师団 入江完尔中将 高射炮兵第124联队 山田正树大佐 高射炮兵第125联队 大中正光大佐 独立戦车第8旅団 当山弘道中将 第13方面军管下 第54军 小林信男中将 参谋长 花本盛彦大佐 第143师団 铃木贞次中将 歩兵第409联队 丹波笃郎大佐 歩兵第410联队 松井利生大佐 歩兵第411联队 森本弁三郎 歩兵第412联队 笠原善修大佐 第224师団 河村参郎中将 歩兵第340联队 歩兵第341联队 歩兵第342联队 第355师団 武田 寿中将 独立混成第97旅団 根岸 四少将 独立混成第119旅団 伊东 说少将 独立混成第120旅団 加治武雄少将 第二総军管下 第二総军 畑 俊六元帅 参谋长 冈崎清三郎中将 参谋副长 三好康之少将 第15方面军 内山英太郎中将 参谋长 国武三千雄中将 参谋副长 宫野正年少将 直辖 第144师団 高野直満中将 歩兵第413联队 间野俊夫大佐 歩兵第414联队 松尾谦三大佐 歩兵第415联队 白石通世 大佐 歩兵第416联队 大野次郎 大佐 第225师団 落合鼎五中将 歩兵第343联队 稲田安良大佐 歩兵第344联队 中原敏雄大佐 歩兵第345联队 镰贺晴一大佐 高射第3师団 河合 洁中将 高射炮兵第121联队 樋口易信大佐 高射炮兵第122联队 五峯作一大佐 高射炮兵第123联队 山冈重孝大佐 独立混成第123旅団 金冈正忠少将 第55军 原田熊吉中将 参谋长 镝木正隆少将 第11师団 大野広一中将 歩兵第12联队 原田喜代蔵大佐 歩兵第43联队 多田金治大佐 歩兵第44联队 坂本俊马大佐 第155师団 岩永 汪中将 歩兵第449联队 青山熊吉大佐 歩兵第450联队 下村肇大佐 歩兵第451联队 森田豊秋大佐 歩兵第452联队 山本孝男大佐 第205师団 唐川安夫中将 歩兵第507联队 石桥幸人大佐 歩兵第508联队 横山忠男大佐 歩兵第509联队 第344师団 横田豊一郎中将 歩兵第352联队 中岛美光大佐 歩兵第353联队 前田敏夫大佐 歩兵第354联队 道盛 清中佐 独立混成第121旅団 横井忠道少将 第59军 谷 寿夫中将 参谋长 河村参郎中将 第230师団 中西贞喜中将 歩兵第319联队 古东要大佐 歩兵第320联队 永井义右卫门 歩兵第321联队 第231师団 村田孝生中将 歩兵第346联队 温晶博水大佐 歩兵第347联队 朝仓启大佐 歩兵第348联队 松原顺一大佐 独立混成第124旅団 石井 信少将 第16方面军 横山 勇中将 参谋长 稲田正纯中将 参谋副长 福岛久作大佐 直辖 第25师団 加藤怜三中将 第14联队 镰浦留次大佐 第40联队 爱甲立身大佐 第70联队 石川灸吉大佐 第57师団 矢野政雄中将 第52联队 河原林克己大佐 第117联队 田中金大佐 第132联队 小林俊一大佐 第216师団 中野良次中将 第522联队 富田実大佐 第523联队 平井重文大佐 第524联队 片冈太郎大佐 高射第4师団 伊藤范治中将 高射炮第131联队 刈谷春次大佐 高射炮第132联队 饭冢国松大佐 高射炮第133联队 池辺栄弘大佐 高射炮第134联队 力石静夫大佐 高射炮第136联队 筱浦信一大佐 独立混成第64旅団 高田利贞少将 独立混成第107旅団 久世弥三吉少将 独立混成第118旅団 内山隆道少将 独立混成第122旅団 谷口元次郎中将 独立混成第126旅団 林 勇蔵少将 対马要塞 长瀬武平中将 独立山炮兵第18联队 行方正一大佐 第16方面军管下 第40军 中沢三夫中将 参谋长 安达 久少将 第77师団 中山政康中将 第98联队 太田源助大佐 第99联队 山口武臣大佐 第100联队 原清二大佐 第146师団 坪岛文雄中将 第421联队 渡部美邦大佐 第422联队 守田利一郎大佐 第423联队 外园进大佐 第424联队 榊利徳大佐 第206师団 岩切 秀中将 第510联队 森园武夫大佐 第511联队 山内俊太郎大佐 第512联队 楠畑义则大佐 第303师団 石田栄熊中将 第337联队 伊藤次作大佐 第338联队 広中豊大佐 第339联队 平井定大佐 独立混成第125旅団 仓桥 尚少将 第56军 七田一郎中将 参谋长 内野宇一少将 第145师団 小原一明中将 第417联队 青山良武大佐 第418联队 黄场収大佐 第419联队 森本诚四郎大佐 第420联队 小川逸大佐 第312师団 多田 保中将 第358联队 上村节蔵大佐 第359联队 野村登大佐 第360联队 大冢正博大佐 第351师団 藤村 谦中将 第328联队 胜屋福茂大佐 第329联队 村冈安大佐 第330联队 大野谨之助大佐 独立戦车第4旅団 生驹林一大佐 戦车第19联队 越智七五三大佐 戦车第42联队 河原米作大佐 壱岐要塞 千知波幸治少将 第56军直辖 野戦重炮兵第10连队 楠木辉雄大佐 野戦重炮兵第29连队 森永豪策大佐 炮兵情报第1连队 涩谷徳大佐 戦车第46连队 清水重之大佐 第57军 西原贯治中将 参谋长 吉武安正少将 第86师団 芳仲和太郎中将 第187联队 河西清二大佐 第188联队 石井元良大佐 第189联队 山方知光大佐 第364联队 竹之内繁男大佐 第154师団 二见秋三郎少将 第445联队 堀龙市大佐 第446联队 瀬野赳大佐 第447联队 佐々木高一大佐 第448联队 永松享一大佐 第156师団 樋口敬七郎中将 第453联队 音成五一大佐 第454联队 秋富胜次郎大佐 第455联队 大江一二三大佐 第456联队 古贺恒大佐 第212师団 桜井徳太郎少将 第516联队 金田高秋大佐 第517联队 东升大佐 第518联队 松仓民雄大佐 独立混成第98旅団 黒须源之助少将 独立混成第109旅団 千田贞雄中将 独立戦车第5旅団 高沢英辉大佐 戦车第18联队 岛田豊作大佐 戦车第43联队 加藤巧大佐 独立戦车第6旅団 松田哲人大佐 戦车第37联队 大隈到大佐 戦车第40联队 小野二郎八大佐 第57军直辖 独立山炮兵第19联队 津田三郎大佐 野戦重炮兵第13联队 眞子茂大佐 野戦重炮兵第54联队 江头昻三大佐 炮兵情报第6联队 加藤金治大佐 第5方面军 樋口季一郎中将 参谋长 萩 三郎少将 第7师団 鲤登行一中将 歩兵第26联队 山口定大佐 歩兵第27联队 长嶋秀雄大佐 歩兵第28联队 新井花之助大佐 第42师団 佐野虎太郎中将 歩兵第129联队 土持城大佐 歩兵第130联队 小川伊佐雄大佐 歩兵第177联队 上田美宪大佐 第88师団 峯木十一郎中将 歩兵第25联队 山崎铙大佐 歩兵第125联队 小林与喜三大佐 歩兵第306联队 高沢健児大佐 第89师団 小川権之助中将 第91师団 堤 不夹贵中将 第1飞行师団 佐藤正一中将 独立混成第101旅団 桂 朝彦少将 独立混成第129旅団 仁保 进少将 航空総军 河辺正三大将 参谋长 田副 登中将 参谋副长 三轮 洁少将 航空総军直辖 第51航空师団 石川 爱中将 第52航空师団 山中繁茂中将 第53航空师団 広田 豊中将 第20戦闘飞行集団 青木武三中将 第30戦闘飞行集団 三好康之少将 第1航空军 安田武雄中将 参谋长 原田贞宪少将 第10飞行师団 近藤兼利中将 第11飞行师団 北岛熊男中将 第6航空军 菅原道大中将 参谋长 藤冢止戈夫中将 参谋副长 青木 乔少将 第12航空师団 土生秀治少将 1945年南方军战斗序列 南方军 寺内 寿一元帅 総参谋长 沼田 多稼蔵中将 総参谋副长 森本 军蔵少将 南方军直辖 第14师团 井上 贞卫中将 步兵第2联队 中川 州男 大佐 步兵第15联队 福井 义介 大佐 步兵第59联队 江口 八郎 大佐 独立混成第49旅団 江藤大八少将 独立混成第53旅団 山口武夫少将 缅甸方面军 木村 兵太郎大将 参谋长 四手井 纲正中将 参谋副长 一田 次郎少将 第31师团 河田 槌太郎中将 步兵第58联队 稲毛 譲大佐 步兵第124联队 蛭沼 七蔵大佐 步兵第138联队 鸟饲 恒男大佐 第33师团 田中 信夫中将 步兵第213联队 河原 右内 大佐 步兵第214联队 林 正直大佐 步兵第215联队 柄田 节 大佐 第53师团 林 义秀中将 步兵第119联队 羽贺 芳男 大佐 步兵第128联队 菊地 芳之助大佐 步兵第151联队 桥本 熊五郎少将 第56师团 松山 佑三中将 步兵第113联队 大须贺 実大佐 步兵第146联队 今冈 宗四郎 大佐 步兵第148联队 柏原 无农之辅 大佐 独立混成第24旅団 作间乔宣少将 独立混成第105旅団 松井秀治少将 第28军 樱井 省三中将 参谋长 岩畔 豪雄少将 第54师团 宫崎 繁三郎中将 步兵第111联队 矢木 孝治大佐 步兵第121联队 马场 进大佐 步兵第154联队 村山 一马大佐 独立混成第72旅団 小原 金佑少将 第33军 本多 正材中将 参谋长 沢本 理吉郎 少将 第18师团 中 永太郎中将 步兵第55联队 山崎 四郎大佐 步兵第56联队 佐藤 又三郎大佐 步兵第114联队大冢 宏 大佐 第7方面军 板垣 征四郎大将 参谋长 绫部 橘树中将 参谋副长 志村 文雄少将 第46师团 国分 新七郎中将 步兵第123联队 新关 栄作大佐 步兵第147联队 西连寺 元大佐 独立混成第26旅団 尾子熊一郎少将 第25军 田边 盛武中将 参谋长 谷萩 那华雄少将 近卫第2师团 久野村桃代中将 近卫步兵第3联队 近卫步兵第4联队 近卫步兵第5联队 沢村骏甫少将 独立混成第25旅団 尾本喜三雄少将 第29军 石黒 贞蔵中将 参谋长 川原 直一少将 第37师团 佐藤 贤了中将 步兵第225联队 镇目 武治大佐 步兵第226联队 冈村 文人大佐 步兵第227联队 河合 自一大佐 第94师团 井上 芳佐中将 步兵第256联队 羽生 善良大佐 步兵第257联队 乙守 文策 大佐 步兵第258联队 山本 勇 大佐 独立混成第35旅団 佐藤为徳少将 独立混成第36旅団 斉 俊男少将 独立混成第37旅団 皆伝武久少将 独立混成第70旅団 小田正人少将 第16军 长野 佑一郎中将 参谋长 山本 茂一郎少将 第48师团 山田 国太郎中将 台湾步兵第1联队 台湾步兵第2联队 田中 透少将 步兵第47联队 徳弘 保卫大佐 独立混成第27旅団 马渊逸雄少将

日军侵略中国时,派出了多少日军?占日本全军的几分之几?

一、华北地区约30万人,隶属于华北方面军,司令部驻北平,历任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杉山元大将、多田峻中将、冈村宁次大将、下村定大将和根本博中将;?

二、华中地区约35万人,隶属于第六方面军,司令部驻武汉,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大将;?

三、华东地区约34万人,包括驻南京的第6军,司令官:十川次郎中将,驻上海的第13军司令官:松井太久郎中将,各军均附有陆军航空兵部队;?

四、驻台湾地区兵力约17万人,属于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大将;?

五、关东军序列:司令部驻长春,司令官植天谦吉大将,辖1、2、4、12师团,独立混成第一旅团、独立混成第十一旅团等)

六、驻华日军最高指挥官为“支那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大将,总司令部设南京。以上驻华和驻台、越的日军总兵力约计119万人。

扩展资料

一、1937年8月13日中华民国则派出中央军精锐和大批内地省份部队合计70万人,与日军血战三个月之久,粉碎其“三月亡华”之战略,此即为淞沪会战。指挥淞沪会战的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先是冯玉祥,后蒋介石亲自兼任。8月14日,《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正式发表,这是中国从局部抗战向全面抗战转变的重要标志。

二、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随后主力在朱德、彭德怀率领下相继挺进华北抗日前线。1937年9月中旬,太原会战爆发,在第二战区司令官阎锡山领导下,八路军第115师取得了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等战役的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三、1938年8月至10月的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会战,10月25日,湖北重镇武汉三镇相继陷落。中国国民政府的作战中心迁往重庆继续抵抗。苏联空军志愿队参加了保卫武汉的空战。在历时4个多月的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伤亡40万人,中国军民以巨大的牺牲迎来了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

四、1943年10月和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缅北、滇西也开始反攻作战。1943年10月和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缅北、滇西也开始反攻作战。1945年8月21日,奉侵华派遣军司令冈村宁茨之命令,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交出了在华兵力部署图,接受了令其陆、海、空三军缴械投降命令备忘录。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抗日战争

1937年,日本总人口7063万,其中役龄男子1693万,可供征兵的人数约占役龄男子的56.2%,约1000万。

综合来看,日本陆军兵力,1937年100万,到1940年150万,而1941年因开辟南方战场,增至51师团220万,有11师团40万投入南方战场;1941年海军兵力35万。而1942年日本陆海军总兵力迅速扩充到600~700万。1941年日本陆军航空部队和海军航空部队大致分别都为3500架飞机,至1943年陆军航空部队扩充至10000架。

1941年南方作战时兵力配备,grosso的估算为:陆军,师团数+旅团数=兵力(万):国内4+11=23;朝鲜2+0=6;东北13+19=58;中国关内23+20=89;南方11+2=35;留守10+0=30。总计陆军241万。另海军35万。由于南方作战不利,中国东北和关内有陆军被抽调补充至南方战场;但是陆军的大部分仍被留于中国,其中中国关内为主,主要为防御对峙。陆军航空部队在中国关内很少,主要用于支援南方作战和东北防御,可见此时在中国关内无进攻企图。

日军在二战后期,陆军兵力分布大概为中国派遣军3军35师团100万,东北关东军2军24师团70万,朝鲜关东军9师团<20万,太平洋和南方军50师团100万。从兵力消耗来看,中国派遣军被歼灭50万,伤退100万,前后投入250万;关东军基本无消耗。日军各战场陆海军合计死亡200万。日本投降总兵力700万,其中陆军160余师团,大致为中国关内和东北200万(基本为陆军),南方被困100万(陆海军),国内部队400万(多临时组建)。

日本陆军有效战斗部队在南方与太平洋战场和中国关内战场的死亡人数大致相当,中国关内对日作战的贡献可认为1/4。

日本陆军甲种师团2.4万,乙种师团1.8万,丙种师团1.3万。

参考资料:

A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北平附近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向中国军队展开了全面进攻。接着,日本即按其既定的战略计划,大量向我国增兵,并在国内和我国东北地区迅速扩充军队,源源不断地开进我国华北、华中地区。至1937年底,日本陆军由七.七事变前的17个师团(不含台湾军及非步兵师团部队)扩充为24个师团(不含台湾军及非步兵师团部队),其中部署于国内3个师团、朝鲜1个师团,部署于我国东北5个师团,在我国华北、华中地区参加作战的有16个师团。

日军侵占徐州后,大本营将原定1939年攻占广州、武汉的作战提前到1938年秋进行。大本营对军事部署作了调整,将全部陆军编为34个师团、6个独立混成旅团、3个独立守备队、1个骑兵集团。将侵华的“临时航空兵团”改编为“航空兵团”,新编成华北方面军飞行队。上述兵力的部署:除皇家师团、近卫师团、第11师团驻国内、第19师团驻朝鲜外,其余全部用于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计驻中国东北(满州)的有8个师团(第1、2、4、7、8、12、23、104师团,其中第104师团归大本营直辖)、1个独立混成旅团、3个独立守备队;驻华北的有9个师团(第5、14、20、21、26、108、109、110、114师团)、4个独立混成旅团、1个骑兵集团、1个飞行队;驻华中的有14个师团(第3、6、9、10、13、15、16、17、18、22、27、101、106、116师团)、1个支队、1个航空兵团;驻台湾的有1个独立混成旅团(欠波田支队)。

武汉作战结束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缓和其人力、物力不足的矛盾,将侵华战争的战略方针由速战速决改为战略持久。这一战略方针转变的实质,就是停止对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把主要兵力转移到占领区(重点是华北),用以进攻中国***所领导的抗日报据地。为了适应这一战略方针的转变,日军在这一时期的变动主要是增加华北的兵力。

日本无条件投降正式签字以后,中国方面接收日军投降的情况是:包绥、平律地区126800人,山东地区70500人,山西地区58000人,河南地区72740人徐海、安徽地区21000人,上海地区165O00人,南京地区138800人,安庆地区20730人,南浔地区66800人,武汉地区142600人,长衡地区70180人,潮汕地区4460人,广州、雷州地区83890人,香港地区2850人;海南岛地区49400人。以上合计1118400人。

123个海外侵略师团中先后有61个师团在中国派遣军序列参加侵华作战,还有第56师团等在缅甸方面军序列侵入中国滇西。

123个海外侵略师团中有第12、25、42、50、57、66、71、111、120、121、150、160、320师团共13个师团在战争期间完全没有作战经历。

战争期有9个师团撤销番号:第109、114师团于1939年复员撤销、第101、106、108师团于1940年复员撤销,第29、43师团于1944年在马里亚纳作战覆没撤销,第24、62师团于1945年在冲绳作战覆没撤销。至“8.15”时有164个陆军师团,在缅甸、菲律宾、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俾斯麦群岛、马鲁古群岛、中太平洋各岛、日本西南诸岛作战以及远东战役遭受打击而残缺不全甚至濒临溃散的诸多师团,因番号尚存均包括在164个师团之内。

164个师团中有50个“本土师团”,又第11、25、57师团于1945年3月从关东军调回本土,日本战败投降时在海外战场(包括北海道)有111个陆军师团,其分布是:

北海道、南库页岛、千岛群岛第5方面军5个;

中国派遣军中国关内26个;

中国东北关东军22个,朝鲜关东军9个;

台湾第10方面军5个,日本西南诸岛第10方面军1个

父岛小笠原兵团1个;

中太平洋特鲁克群岛第31军1个;

所罗门群岛、俾斯麦群岛第8方面军3个;

南方军共38个,计有缅甸方面军6个,马来第7方面军4个,泰国第18方面军4个,吕宋岛第14方面军6个,莱特、棉兰老、宿务等岛第14方面军6个,直辖澳北第2军4个,直辖新几内亚第18军3个,直辖法属印度支那第38军4个,直辖帕劳群岛帕劳地区集团1个。

B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关东军73万人,中国派遣军62万人,共计135万人。

日军投降时。“中国派遣军”105万,关东军向苏军投降68万,共计173万人。

日本陆军在“七七事变”前有17个师团,战争期间组建(含重组、另组,例如第108、109、114师团)156个师团(不含战车师团、高射师团),总计173个师团。

其中驻防本土的第1总军与第2总军统辖有53个师团,投入中国关内战场的前后有62个师团(含第56师团),关东军前后有58个师。总计进入中国战场的是120个师团。

按当时1个日本满员师团平均3.5万人计算,日本前后投入中国战场兵力为420万人。日军投降时的总数就达到720万。其中“中国派遣军”105万,占15%;关东军向苏军投降68万,占9%。在太平洋战场向以美军为首的盟军投降的南方军和“国内军”合计约550万,占76%。

抗战结束时,“中国派遣军”105万投降,战期间被消灭的日军大约为55万。还有将近100万的伤员被送回国,所以,日本在二战期间投入中国的总兵力为260万以上。

C

日本最鼎盛时期共有625万军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最多时候有一半的师团在中国战场,但那个时候日军人数还没有达到最多,所以最多有250~270万应该是差不多的,后来由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又从中国战场抽调了大批军队进攻东南亚和美国,所以后来只有200多万军队在中国战场了.

D

1938年秋武汉会战时,侵华日军24个师团,其中华北敌后7个,华中敌后战场一个多。三分之二的作战兵力用于正面战场。1939年上半年到1943年,侵华日军总兵力保持在33-38个师团之间。敌后战场配置了15-17个师团,约占总兵力一半(这其中,包括应对国民党军在中条山,豫西,浙赣山区,皖南和大别山的部队)。1944年,侵华日军80万人,三分之二用于正面战场,三分之一用于敌后战场。1945年日本战败前夕,侵华日军一半稍多配置于正面战场,三分之一配置于敌后战场

E

至1945年8月中旬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时,其大本营指挥下的日本陆军有6个大战略区级的作战单位:①在中国关内战场的日军中国派遣军,下辖在北平的华北方面军、在汉口的第六方面军、在上海的第十三军,在杭州的第六军、在广州的第二十三军及海军中国方面舰队的3万余兵员,共计109万多人。②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关东军,下辖驻牡丹江的第一方面军、驻沈阳的第三方面军及驻朝鲜的第十七方面军,共计兵员96万。③司令部设在越南西贡的日军南方军,下辖驻缅甸的缅甸方面军、在新加坡的第七方面军、在菲律宾的第十四方面军、在曼谷的日军第十八方面军,共计75万余人,④在日本东京地区的日军第一总军,下辖在仙台的第十一方面军、在东京的第十二方面军、在名古屋的第十三方面军。⑤在日本广岛地区的日军第二总军,下辖在大阪的第十五方面军、在二日市的第十六方面军。⑥设在东京的日本航空总军,下辖四个航空军及八个航空师团。加上直属日本大本营指挥的驻扎幌的第五方面军,驻守在日本本土的部队共240万人。另外,还有驻台湾的第十方面军,残存在拉包尔地区的第八方面军和特鲁克岛的第三十一军也归日军大本营直接指挥。以上所有这些日军均在1945年8月下旬至lo月中旬在各地向中、美、英、苏、澳等盟国军队缴械投降。

F

日本陆海军实例1:1。二战中,日本海军和航空兵力量是其强点,也是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最接近的军种,而陆军则远远落后。

中国的作战对手主要是中国派遣军、南方军的一部分、关东军的一小部分。

大约占日本陆军的1/2至1/3。

所以中国在亚洲战场的分量为1/2*1/2或1/3*1/2,

计1/4至1/6之间,考虑到日本陆军和海军航空部队对华作战时间较长,

我认为,中国战场占整个亚洲战场的1/5,是比较合适的比例。

日本在整个二战中军人阵亡200多万,

其中死于中国战场的约40万人,大约的比例也是1/5。

1/5,这就是我认为的中国战场在二战中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分量。

G

1941年南方作战时兵力配备:

grosso的计算:陆军,师团数+旅团数+兵力:国内4+11=23;朝鲜2+0=6;东北13+19=58;中国关内23+20=89;南方11+2=35;留守10+0=30。总计陆军241万。另海军35万。

关于“日军第五方面军(关于日军第五方面军的简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公柯欣]投稿,不代表乐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heathy.com/yule/202508-3101.html

(8)
公柯欣的头像公柯欣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公柯欣的头像
    公柯欣 2025年08月06日

    我是乐毅号的签约作者“公柯欣”

  • 公柯欣
    公柯欣 2025年08月06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日军第五方面军(关于日军第五方面军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日军第五方面军(关于日军第五方面军的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

  • 公柯欣
    用户080602 2025年08月06日

    文章不错《日军第五方面军(关于日军第五方面军的简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