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南山有桑 北山有杨出自诗经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南山有桑 北山有杨出自诗经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南山有桑,北山有杨”出自《诗经·南山有台》。
原诗: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
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
译文:
南山生柔莎,北山长嫩藜。君子很快乐,为国立根基。君子真快乐,万年寿无期。
南山生绿桑,北山长白杨。君子很快乐,为国争荣光。君子真快乐,万年寿无疆。
《南山有台》诗歌赏析
朱熹则认为此诗“亦燕飨通用之乐”,其说可从。当是为统治者颂德祝寿之诗。共五章,每章六句。每章首两句皆为含比义之兴。郑玄笺云:“兴者,山之有草木以自覆盖,成其高大,喻人君有贤臣以自尊显。”颇得诗旨。
每章后四句皆为歌功颂德和祝寿之辞,仅末章“保艾尔后”为祝其后继有人。此类下祝上之诗,开后世献颂文体先河。
合皂山位于江西省樟树市东南20公里处的赣江东岸,为道教灵宝派的祖山。
崇真宫是该山的主观,坐落在该山东峰(骆驼峰)之南麓。原名合皂观。据宋周必大〈记合皂登览〉引唐道士许玄真《山记》云:合皂山旧有灵山(或作灵仙)馆,焚于隋。唐有道士程信然望气至此,掘地得铁钟一口,下有玉石尊像一座,遂立草堂。先天元年(712年),道士孙道冲建构殿宇,获朝廷赐名合皂观。
宋代是合皂山道教的兴盛时期,有大批道士来此修道。宋真宗于大中祥符(1008-1016年)中,以其曾用过的年号「景德」敕名合皂观。宋真宗天熙四年(1020年)和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年,景德观两次遭遇火灾焚毁,旋即修复。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赐号崇真宫。当时该宫观规模宏大。南宋周必大〈临江军合皂山崇真宫记〉说:御书阁后设传箓坛,徽宗朝给元始万神铜印。又据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周必大〈记合皂登览〉所载,当时「道士数百人环居其外,争占形胜,治厅馆,总为屋千百间,江湖宫观未有盛于斯者」。南宋理宗时,又将崇真宫加号为「大万寿崇真宫」。南宋著名道士白玉蟾曾撰有〈合皂山崇真宫昊天殿记〉详细记载了崇真宫昊天殿的情况。另据元代文人袁桷〈临江路合皂山万寿崇真宫住持四十六代传箓嗣教宗师杨伯晋升加太玄崇德翊教真人〉一文,可知崇真宫住持是灵宝派的传箓嗣教宗师,传授灵宝法箓的元始宗坛就设在崇真宫中。
入元以后,合皂山道教渐趋衰落。至正十二年(1352年),崇真宫遭山寨之变,台基殿宇俱毁。明洪武(1368-1398年)初,道士徐麟洲复之。但到宣德八年(1433年),该宫观又因山民不小心遗火而大半被焚毁。万历(1573-1619年)间,道士刘开化企图重修宫观,终因财力有限,无法实现。当时只剩下仙公殿、东岳殿、丹井尚存。清末民初,有著名道士欧阳明性,能医善药,武功高强,他住持崇真宫后,殿堂才慢慢地有所修复。但到1949年,宫内只剩三位道士,后也都陆续回家务农去了。
1990年代以来,在当地 *** 的关心和支持下,合皂山的道教名胜古迹正逐渐修复。崇真宫已经开始重建,初具规模,大殿中供奉葛仙翁、张天师、许真君的塑像。当地 *** 正在积极引资,准备恢复崇真宫昔日的盛况。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上海:知识出版社,1994年),,第四卷「合皂山」,知识出版社(上海)1994年版。 尹志华编著:《道教旅游指南》第90-91页「合皂山」,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 李绍华撰:「合皂山概述」,载《中国道教》1994年第3期。 中国道教协会主编:《道教大辞典》(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年)第749页「合皂山崇真宫」条。
关于“南山有桑 北山有杨出自诗经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向桃]投稿,不代表乐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heathy.com/yule/202508-440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乐毅号的签约作者“向桃”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南山有桑 北山有杨出自诗经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南山有桑 北山有杨出自诗经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
文章不错《南山有桑 北山有杨出自诗经什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