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泛读教学中实施语篇分析法

网上有关“如何在泛读教学中实施语篇分析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在泛读教学中实施语篇分析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传统泛读课教学的局限

阅读是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外语学习中,阅读对提高语言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历来受到广泛认同,因此,阅读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英语泛读课教学大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讲解语言点(Language points)、意释长难句(Paraphrasing)、问答和练习(question-answer pratice)。这种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只接触到一些零碎材料,缺乏对整篇文章的综合理解,即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生不能较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布局谋篇的技巧和文章的内涵等较高层面的内容,同时也影响了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妨碍了学生的阅读理解技巧以及获取和处理篇章信息的综合能力的提高。这种现象促使泛读课教师重新审视传统的教学思想,并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语篇分析教学法。

二、语篇及语篇分析的含义

“语篇”的英语术语是 discourse ,学者认为语篇是指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它显著的特征是合乎语法,并且语义连贯,包括与外界在语义上和语用上的连贯,也包括语篇内部在语言上的连贯。王宗炎(1988)认为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是关于口语和书面语句子如何组成更大意义单位(如段落、对话、会谈等)的研究。德国语言学家魏因里希指出:任何语言学研究都应该以篇章为描写框架,离开了篇章就无所谓语言学了。总之,语篇分析就是以语篇为基本单位,从语篇的整体出发,围绕语篇的基本内容进行微观结构分析(包括词汇、语法等)和宏观结构分析(包括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中心思想、写作技巧等)。它不仅重视语言形式,而且重视语言功能,同时还注重文章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相关知识,以培养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和获取完整信息的能力。

语篇分析教学法是指在语篇水平上恰当使用各种语言技能来提高获取或表达信息的能力。过去英语教学的误区不在于传授语言用法本身,而在于它只教语言用法,没有进一步从语篇水平上组织教学,使得学生阅读速度慢,阅读能力低,写作时层次不清、文章不连贯,形不成整体,而这些恰恰是可以通过培养语篇技能来解决的。语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综合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小到句际、段际关系,大到研究篇章层次结构,区分主要和次要信息,了解文章来龙去脉、启承转结,最终把握全文主题和中心思想,还可通过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不同体裁的特点和功能,以便为今后更高层次阅读和写作做好准备。

三、用语篇分析法指导泛读教学

1.图式理论:背景知识的导入

所谓图式,它是以高低不同的等级层次形式储存于大脑的长效记忆中的相互影响的知识结构或构成认识能力的建筑砌块。根据图式理论,阅读理解对于读者而言,首先是输入一定量的信息,然后在记忆中寻找与之相关的图式,当足以解释和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被找到以后,阅读中的困难就解决了,也就是说产生了一定意义上的理解。

通常读者遇到新信息时, 会从其大脑中已有知识体系中筛选出相关信息来帮助确定新信息的意义。例如,我们每个人的记忆图式中都有关于“学校”的知识:老师、学生、课堂、操场、实验室、宿舍等等。当阅读到描写学校的文字时,我们会自然地运用已有的概念(或者叫常识)去理解相关事物的意义。相反,如果我们的记忆图式中没有与阅读内容相关的知识,理解过程中的难度就会骤增。读者结合自己以前的知识理解篇章,理解语言材料的过程就是读者头脑中的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读者对语篇材料的背景知识是影响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在这个过程当中,读者不仅要用语言本身的知识,还要运用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 Brown,1996)。只有把使用语言知识体系和非语言知识体系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阅读者才能最有效地获取知识。因此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如果一个人对输入的新信息毫无背景知识,就无法理解新信息。

目前大学英语泛读教材中选材内容很广泛,涉及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知识,缺乏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影响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力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文化背景知识,充分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图式,即激活学生已有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来有效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泛读教程》第一册第七单元课文Overcome Shyness(《克服害羞心理》),在阅读课文之前,笔者先让学生就“shyness”的表现进行讨论,由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害羞的体验,学生们很快就说出了好多,诸如脸红、心跳、出汗、敏感、不自信等,并且给出一些克服害羞心理的建议,通过这样的讨论,激活了学生大脑中的图式,也就是已有的社会知识,激发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很自然,之后的阅读活动就进行得非常顺利。

又比如《泛读教程》第一册第十六单元课文Some Myths about Physical Fitness(《关于健身的一些错误认识》),健身是一个热门话题,学生们可以说出一连串的健身方式和想法,大多数都是我们都知道的或者普遍认可的,课堂气氛很热烈,这时候我告诉他们,这些做法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是不科学的,这当中有认识的误区,至于为什么,我建议他们读一下课文,自己去寻找答案,于是学生们顺利进入阅读状态。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大脑中的旧知识与课本中的新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认识到了人们一些健身常识的误区,从而了解了正确的健身思想,达到了阅读的目的,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案例说明,当学生的大脑结构图式被激活后,他们的阅读目标明确, 思路清晰,这样整篇文章的脉络一目了然, 重点突出,很容易把握文章的总体大意。

2.语篇的宏观、微观剖析

(1)文体结构的宏观剖析

要想进行有效的阅读,首先要具备篇章知识,否则很难讲究阅读效率。比如学生对语篇模式的掌握,可以增强其理解语篇的信心。因此教师在课文阅读教学时,要对课文进行语篇宏观结构的分析。泛读教材所提供的语篇体裁十分丰富,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全文,领会课文主旨,通过段落主题句等抓住主要内容,学会分析这些文体的语篇结构,提炼出文章的内容框架和作者的思维脉络,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和认识,为进一步地理解文章扫清了障碍。例如《泛读教程》第二册第十七单元课文Show Me the Way to Go Home (《给我指出回家的路》),文章的题目似乎是说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但是学生阅读时,笔者让他们勾勒出文章的框架。文章以一个成年已婚女儿与丈夫回家跟父母同住造成父母生活不方便的例子开始,然后点出这种现象在美国呈增长态势,随后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接着又举例说明父母与成年子女一起居住的优缺点,最后表露了作者的观点:“长期居住不可取,最好是常回家看看。”经过对文章框架的分析,学生明白了这篇文章是在讨论美国的居住情况。这样学生就很快理解了课文的主旨。

摘 要: 《大学英语泛读》是面向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开设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课程,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阅读英语材料的速度、准确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文化视野。然而目前,不少高校还存在着泛读课堂教学质量偏低,学生学习效果偏差的情况。针对以上问题,作者从泛读课堂教学经验出发,谈谈提高泛读课堂教学质量的体会。

 关键词: 大学英语泛读 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质量

 大学英语泛读是面向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开设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课程,其目的在于指导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从而提高理解的准确性,加快阅读速度,同时,扩大知识面,拓宽文化视野。与精读课相比,泛读课的阅读量大,帮助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的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快速、准确地获取并处理信息。对于单词、语法现象和语言点的讲解比较粗略,仅限于点到为止或者一带而过。目前,在我国的某些地区,英语泛读教学依然得不到足够重视,有时被忽略,有时被当成精读。那么,如何提高大学英语泛读课堂的教学质量,向每周九十分钟的泛读课堂要效率?下面我试从泛读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谈谈提高泛读课堂教学质量的体会。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泛读教学材料

 学生进校时的英语水平不尽相同,不仅如此,学校和学校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英语水平,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应在学生进校时对其整体英语水平进行测试,了解基本情况,选择合适的泛读教学材料。一般来说,由董亚芬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泛读》系列教材是目前高校常用的泛读教材。教材共6册,每册30篇文章,每课课后有相应的配套练习,包括根据课文内容判断、选择、翻译句子。教材所选的课文篇幅合适,内容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有利于泛读教学目标的实现。后来,此套教材在广泛听取全国各地教师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对课文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进一步完善了练习,突出了对重点词汇的训练,因此,选取此套教材作为泛读课的阅读材料是比较合适的。教师可以在选取此套教材的基础上灵活把握,选择操作方便,贴近学生生活,对学生成长有较大促进作用的课文和练习,并不一定每课必上。如果学生的英语水平整体比较高,就可以考虑采用由王守仁,赵文书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英语泛读教程》。此套教材所选取的语言材料涉及英语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新闻、宗教、体育等各个方面,全套共四册,每册十八单元,每个单元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词汇测试、课文、阅读方法、练习;第二部分是一篇更长的课文,内容是相关题材的深化或补充,可以供学生课外阅读,教师上课检查,也可以做适当讲解;第三部分是三至四篇相关题材的短文,主要用于快速阅读训练。此套教材所选取的课文和练习的难度相对较大,比较适合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使用。

 在选择了一套合适的教材之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向学生推荐一些高质量的课外阅读材料,如《心灵鸡汤》,《21世纪英语报》,等等,上课若没有事件处理,就可以让学生每周阅读3—4篇美文,写出summary上交,用这种方法鼓励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有力补充。

 二、根据泛读教学目的,制定多维教学目标

 以往,许多教师在制定泛读课的教学目标时只考虑到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却忽视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文化视野的拓宽和背景知识的掌握,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这些因素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文章开头已经论述过,泛读课的教学目的在于指导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加快阅读速度,扩充知识面,拓宽文化视野。因此,教师应根据泛读教学的目的,制定多方面的教学目标,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注意其知识面的扩大,情感、态度、动机、兴趣的培养与激发。只有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师才能在目标的指引下进一步改进教学活动,从而进一步提高泛读课的教学质量。

 三、根据教材特点,设计行之有效的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根据泛读课的课堂教学时间和教材的基本特点,可以考虑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1.导入(Lead-in)

 导入是教师在新课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在九十分钟的泛读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在刚刚开始的几分钟内采用恰当的导入方法和技巧,就一定能够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导入时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如提问法、辩论法、游戏法、表演法,等等。教师应根据文章特点设计合适的导入方式,并在导入过程中收放自如。刚进入课堂时要善于发散学生思维,达到了效果之后及时收住,把学生的思维巧妙地引到要学的课文上。导入的时间应控制在十分钟左右,这一环节是泛读教学成功的前提。

 2.快速阅读(Fast-reading)

 这一步是指教师指导学生第一遍阅读课文。教师应根据课文的整体内容设计一个任务,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设计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一定的提示划分结构,也可以要求学生在快速阅读课文后找出故事的基本要素。任务难度不宜过大,要保证绝大部分的学生有能力完成。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左右为宜,设计这一步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和查找特定信息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3.精细阅读(Careful-reading)

 这一步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领会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第二遍阅读课文。这一步,教师需要根据课文每个部分的重点内容设计不同的任务,如设置细节性问题、寻找主题句、填表、表演、当堂测试,等等,让学生带着这些任务仔细阅读文章的相关部分,并完成任务。任务量与难度都比第二步中的更大。

 精细阅读这一步的设计可以千变万化,这一步的设计目的是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内容,提高学生阅读的准确性。这一步,理解文章才是最重要的,可以穿插进行一些翻译,但不能耗时太多。这一环节是泛读教学的关键,对教学成果起着非常重要的决定作用,时间应控制在五十分钟左右。

关于“如何在泛读教学中实施语篇分析法”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幼凡]投稿,不代表乐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heathy.com/yule/202508-4433.html

(12)
幼凡的头像幼凡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幼凡的头像
    幼凡 2025年08月18日

    我是乐毅号的签约作者“幼凡”

  • 幼凡
    幼凡 2025年08月18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如何在泛读教学中实施语篇分析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在泛读教学中实施语篇分析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

  • 幼凡
    用户081810 2025年08月18日

    文章不错《如何在泛读教学中实施语篇分析法》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