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林清玄说禅的介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林清玄说禅的介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林清玄说禅》是海南出版社2009年出版图书,作者林清玄。《林清玄说禅之一会心不远》能契会于心,知道那真理不在远处,如六祖所说:“密在汝边!”恬淡自然,蕴涵佛理,这是林清玄作品的特色,他的文字如清澈的山泉、和熙的清风,散发着淡淡的自然气息。字里行间那富有禅意的世界,让人感觉到感恩与善良,也让人内心充满宁静与关爱。他别样的文字,犹如混沌世间的一片净土,一缕莲花的清香。会心便是契会于心,是将执著的分别之情超越,融会入一乘的心地,在无言之中冥合真谛。会心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我们在父母温暖的怀抱、情人的深情之眼、苦难者虔诚的仰望中都可体验会心,甚至一朵花的温柔之开放、凄凉之凋零都有会心在焉,有会心的人。
林清玄人物介绍
送一轮明月在文章中指的是禅师送给了小偷改过自新的机会。文章讲的是一位老禅师用自己的善良和仁慈感化了进入寺庙盗窃的小偷,使小偷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行为,从而改过自新的故事。
故事原文
有一天晚上,一位正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趁月色到林中散步.在月光下,他忽然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心情十分愉快。 当他回到住处时,却看见自己的茅屋遭到了小偷的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在门口遇见禅师,原来和尚怕惊动了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惊讶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这么远的山路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归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的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穿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的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 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之后,回到茅屋。 第二天早上,他在温暖的阳光中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整齐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给了他一轮明月!”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他的散文体现出一种"会当凌绝顶,一揽众山小"的高度感,而他选的载体却是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他那大彻大悟的思想都于细微之处体现出来了。
林清玄
林清玄(LinQingxuan,1953年2月26日—2019年1月23日),中国台湾当代作家、散文家,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
1953年2月26日,出生于中国台湾高雄县。1967年起,住在台南,并在瀛海中学就读。1970年,在报纸上发表《行游札记十帖》。1972年,考入世界新闻专科学校。1981年,出版散文集《温一壶月光下酒》。1986年,散文集《紫色菩提》在中国大陆出版。1990年,散文集《红尘菩提》在中国大陆出版。2008年,散文集《平常茶非常道》在中国大陆出版。2014年,散文集《清欢玄想》在中国大陆出版。2016年,散文集《心有欢喜过生活》在中国大陆出版。2019年1月23日,因病在台湾去世。
中文名:林清玄
外文名:LinQingxuan
别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均为笔名)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
出生日期:1953年2月26日
逝世日期:2019年1月23日
职业:作家、散文家
毕业院校:世新大学
信仰:佛教
主要成就:1979年《中国时报》文学奖
1985年国家文艺奖
代表作品:《菩提十书》《清净之莲》《桃花心木》《生命的化妆》《身心安顿》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53年2月26日,出生于中国台湾高雄县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八岁时,立志要成为作家,也自此养成了一生读书的习惯。
1967年起,住在台南,并在傍海的瀛海中学就读,一边求学一边写作,以投稿赚取生活费,坚持每天写一千字。1970年,正式在报纸上发表《行游札记十帖》,引起关注,确立了当作家的志向。1971年,高中毕业。
1972年,考入世界新闻专科学校(现世新大学)**系,到台北学习,受教于宋存寿、丁善玺、陈耀圻等导演,创办《**学报》并任社长,创办《奔流》杂志任总编辑,创办《新闻人周报》任总主笔。
1973年,出版了第一本书《阳园已唱千千遍》。1974年,出版第二本书《莲花开落》。1975年,出版散文集《稚鸟啼》。1976年,大学毕业。1976—1978年,服兵役两年。1978年,选择到《中国时报》(海外版)任记者、主任、撰述、主笔、总编。
1978年,离开报社后,进入台湾中华电视台任企划部主管,主持电视台《生活笔记》节目,并主持中国广播公司的带状节目《林清玄时间》。1979年,获得《中国时报》文学奖。1981年,散文集《温一壶月光下酒》中国台湾出版。
1985年,因厌倦了传播界的工作而辞职,去大溪山上闭关,打算写一些对佛经的真实体会的东西;同年,获得国家文艺奖。1988年,下山,开始写作“菩提系列”和“现代佛典系列”,并四处演讲。
1990年,出版散文集《红尘菩提》。1995—1996年,再次闭关,准备有声书系列的出版。1998年,推出有声书《打开心内的门窗》。1999年,散文集《温一壶月光下酒》在中国大陆出版。
2000年,推出有声书《走向光明的所在》,再度热销。2008年,散文集《平常茶非常道》在中国大陆出版。2014年,散文集《清欢玄想》在中国大陆出版。2016年,散文集《心有欢喜过生活》在中国大陆出版。2019年1月23日,因病在台湾去世。
个人生活
1979年,林清玄与陈彩鸾结婚,后离婚。1997年,林清玄和方淳珍结婚。
主要作品
(:)
创作特点
主题思想
佛教思想
林清玄以佛家的眼光审视世俗社会,思考现实人生,因而他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佛学智慧。他的佛学智慧不完全等同于佛教哲学,它是林清玄对佛教哲学的通俗化阐释,是自己对佛教哲学的独特理解与感悟。他往往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自己切身的生命体验去感悟佛法,从人情练达中体会佛教义理,从人格完善中体验佛学意蕴,将佛学智慧与人文理想巧妙结合,从而表现出强烈的入世情怀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把学佛与认识人生相联系,这明显融进了儒家的“心性”理论。。
人文思想
林清玄借对“佛性”的探讨针进而对现实生活中的“人性”进行探讨,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这种人文色彩主要体现为儒家的人格修养理论,林清玄是从“人格”的角度探讨“人性”,他希望借助“佛性”来重建理想“人格”,恢复传统文化中久违了的“人性”,以此达到净化人间、建设“人间净土”的理想。在创作中,林清玄的佛理散文以佛学作底蕴,融合了儒家的人格修养理论,将佛学智慧与人文精妙结合,达到了佛学理念与人文理想的和谐统一。
生命哲学
林清玄是一位有着强烈生命意识的作家,他的生命意识主要体现在“护生”观念中。“护生”不仅仅是保护生命,它更是对生命的珍惜、对大自然的敬畏。林清玄还由此进一步发展到关注生命的意义,思考人生的价值。他以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关注世间所有众生,卫护他们的生命,救拔他们的苦难。林清玄的这种生命体验不是纯理论性的,而是有着切身感受的,在他的作品中,从他满带劝谕性的人生体验中能深切地感受到林清玄的生命意识,支配着这种情感的就是他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人生哲学
林清玄反对那种关于前世、来世的消极悲观的人生哲学,强调今生的意义,强调现世的价值。这就是禅宗“活在当下”的人生哲学,这种人生哲学实际上是以超然的心态对待世俗生活,努力从当下的日常生活中进行体悟,明心见性。林清玄充分把握住了禅宗“活在当下”的人生哲学,并对它进行了创造性发挥。实际上,林清玄从这种人生哲学中更看到了一种直面现实的勇气,这对那些遭遇挫折的人具有极大的鼓舞力。林清玄总是以此来鼓励那些处在人生低潮中的人们,希望他们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放眼未来,走好眼前的每一步。
反思都市文明
林清玄总是以“乡下人”的眼光来审视都市文明,从“人性”的角度对都市文明展开反思。从都市文明中,他看到的是人性的堕落和人情的淡薄,批判的是都市人的追名逐利和骄奢*欲,思考的是都市人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追求。都市文明让他失望,他于是将目光投向故乡,通过对童年往事的回忆来寄托自己的理想追求。这样,他的文学世界就和沈从文一样,形成了都市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二元对立。他的作品经常在这种二元架构中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反思,从而显示出他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林清玄站在民族的高度来审视都市文明,对民族的发展表现出深深的忧虑。
艺术手法
立意手法
林清玄的散文立意往往可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正如他曾说过文章要“向内探索,向外追寻”。他的散文创作通常起源于平常之物,在优化文字语言的同时,意蕴也会得到系统性展现,透露出生命的玄机,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怦然心动的感受。例如,在《黄昏菩提》一文中,“从有蚂蚁窝的菩提树荫走到阳光浪漫的黄昏,我深深地震动了,觉得在乡村生活的人是生命的自然,而在都市里生活的人更需要一些古典的心情、温柔的心情,一些经过污染还能沉静的智慧”,展现了作者由菩提联想到生命及心情的智慧。立意也从一个场景而幻化到另一个场景,使散文中有了十分玄妙的哲理体现。
语言艺术
林清玄散文的语言清新隽永,语言形式灵活,在艺术传达过程中具有非常浓厚的意境特点。例如,在《家家有明月清风》中,其对人生幸福的来源进行了描述,“人生的幸福来自于自我心扉的突然洞开是由于心中有一座有情的宝殿”,这段文字描述运用了比喻和想象的艺术形式,使幸福的文化内涵得到了充分展现。又如,在《姑婆叶的繁华》中,他认为意境并不是特别存在的内容,且生命中的繁华也没有特定的意义,是指人们带着心情去发现生活中的小秘密,其所描述的内容为“境界不是在什么特别的地方都来自化平常为神奇之这种繁华吧”,通过这种典雅性的艺术描写,传达文章蕴含的心境、意境,充分展现散文的语言特点。
此外,林清玄的散文语言还以清新幽默的禅语助长。一般来说,幽默性的语言形式只有在活泼的环境下,才可以展现语言的风趣特点,而在林清玄笔下,语言在慢条斯理的述说中尽显风趣幽默,还带有禅语淡雅清香的特点。例如,《煮雪》有这样一段描述“传说在北极的人因为天寒地冻,一开口说话就结成冰雪这其中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趣。”从中可以充分感受到林清玄的语言就像清新的风,充满了感性和厚度,使作品的语言含蓄有力。通过这些灵动的文字和洞悉觉察的体悟,使作者的人生历程得到极值化体现,使文章语言达到了温馨、善美的效果。
人物形象
因为林清玄要在散文体现出一种宗教情怀中的道德观念,展现出佛学慈悲仁爱、普度众生的特点,散发出浓浓的平民情怀及平等意识,所以,他在散文中多描绘社会底层人物,如小职员、流浪者等。如《有风格的小偷》就讲述了林清玄无心写了一篇关于一个小偷被警察抓到以后,述说偷东西手法和风格的评论性报道,竟使一个小偷在二十年后走向了光明的故事;《天下第一》通过一个年轻人学艺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调和身心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事事逞强,不服输,与人争高低。
获奖记录
(:)
人物评价
林清玄散文最大的特点是把自己的宗教体会和文学相融合,他结合自己的生活用优美的语言谈论佛教精神,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和佛教的亲密关系,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佛教美学。(中国台湾作家张晓风评)
(林清玄)文如流水,语似冬阳。(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会长释星云评)
关于“林清玄说禅的介绍”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裘振巧]投稿,不代表乐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heathy.com/zlan/202507-28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乐毅号的签约作者“裘振巧”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林清玄说禅的介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林清玄说禅的介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林清玄说禅》是海...
文章不错《林清玄说禅的介绍》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