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王朝

网上有关“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王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王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在此后的斗争中,丕平三世获胜,他的兄弟和法兰克王国的最后一位墨洛温王朝国王被迫进入修道院。751年他按旧约中的仪式涂油登基成为国王,在此之前他已经通过使者向匝加利亚(Zachary 741-752在位)。754年,教宗斯蒂芬(Stephen III 752-757在位)三世再次为他涂油,以膏礼确认其王位,及其儿子查理和卡洛曼的正统性。754年,丕平同意将拉文纳送给教宗,而教宗则认可卡洛林王朝为法兰克王国的国王。755年开始,教宗开始要求丕平遵守诺言,丕平两次对伦巴底人作战并将所有赢得的土地送给了教宗,这样丕平实际上成为教皇国的创立人。768年丕平死,他为儿子们留下了一个政治上和经济上都欣欣向荣的王国。

查理大帝的兄弟卡洛曼死于771年10月14日 ,这样查理就成为帝国的唯一统治者了。查理依然受他父亲与教宗之间的条约束缚,由于伦巴底人不承认这个条约,他继续与伦巴底人作战。774年他占领了整个伦巴底王国。同时他支持向东的传教工作。到785年为止,他与萨克森人的战争决定着他的政治。785年,萨克森公爵威德金特臣服于查理,但双方之间的战争一直持续到804年。

连绵的战争推进了法兰克王国的封建化,受封建统治的农民的数目大增。封建统治者,尤其国王(后来皇帝)和公爵的权利大增。教会的权利也得到巩固。为了巩固国家的权利,查理在边界建立一系列边界地区,这些地区是国家的防卫缓冲区和进攻集合区。这些边界地区被封给有特权的伯爵,实际上这些边界地区处于帝国领域之外,而不是帝国的一部分。他向这些地区移民,让农民到那里去守护这些地区,并在那里建造城堡。尤其重要的边界地区有克恩顿和其北部的边界地区,后来这些地区形成了奥地利。

793年查理对王国内部的管理进行改革来进一步巩固内部的统治。国王的直接管理机构是王府、王家法庭和总理府。在王国内,伯爵管理国王的财产。国王通过他的信使向伯爵发布命令和决定伯爵之间的争议。阿亨成为皇帝宫殿和查理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的中心。800年12月25日查理在罗马被利奥三世加冕为皇帝,这是他权利的顶峰。

中世纪帝王加冕过程

查理称霸欧洲,引起了在罗马的教皇的注意。教皇由于对“丕平献土”非常满意,现在又看到查理的势力这样强大,就想给查理加上“罗马皇帝”的头衔,以便和他共同控制整个西欧。

公元800年的圣诞节那天,查理来到了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正在他作祈祷的时候,教皇力奥三世冷不防把一顶金冠戴在他头上,随后又带头高呼:“上帝为查理皇帝加冕,敬祝他万寿无疆和永远胜利!”其他教士也跟着欢呼起来。查理对这个“突然袭击”喜出望外,欣然接受了。这样,他就正式称为皇帝,并且把他的查理帝国当作古代罗马帝国的继续。他的地位也就远远高出于一般蛮族国王了。

查理统治时期,曾下令教会和寺院办学,并在宫中成立学院,广泛招聘僧侣学者前来讲学。他还从中等人家和低微门第人家中挑选子弟,与富贵子弟共同接受教育。甚至任命出身贫穷,学习优异的青年教士为主教。当然,这一时代的文化教育仍然是由教会垄断的,教育的目的也是为宗教神学服务。

查理对基督教极为热诚和虔信。他定都阿亨后,大兴土木,修建了许多金碧辉煌的宫殿和教堂。所有的大理石柱,是从遥远的罗马等地拆除古代建筑运来的,随着建筑的兴盛,绘画、雕刻等艺术也有所发展。阿亨的宫廷礼拜堂一直保存至今。

查理还派人搜集和抄写了许多拉丁文和希腊文手稿,虽然对抄本内容一无所知,但也为后代保留了许多古典作家的著作。因为查理大帝统治的王朝叫加洛林王朝,所以后来的历史学家又把查理时代的文化称为“加洛林文化”。

但是,用武力征服的查理帝国,由于没有共同的经济基础,因而是不巩固的。帝国内部包括许多不同的民族和部落,各有各的生活方式,各有各的语言,社会发展水平也很不一致。有的地区封建制已经形成,有的地区正处在封建化开始阶段,而有的地区还保存着许多氏族制度。各地各族之间在经济上缺乏联系。虽然加强了中央统治权力,但仍难以巩固帝国的统一,消除日益滋长的离心势力和分裂倾向。

公元814年,查理大帝病故,其子虔诚者路易继位。终其一朝,父子相争,兄弟阋墙,世俗贵族反叛,教会修道院乘机占地,各种事端接踵而至,从未间断。路易死后,长子罗退耳继位,其弟日耳曼路易和秃头查理起兵反抗,三王之间爆发内战。公元841年,双方在奥塞尔附近的丰特内展开大战,未见胜负。公元842年,路易与查理在斯特拉斯堡举行盟誓,两人誓词分别使用了古德浯(条顿语)和古法语(罗曼斯语)。这是迄今所知最古老、有准确时期的德语和法语文献。公元843年,三兄弟缔结凡尔登条约,三分帝国。路易为东法兰克王,领有莱茵河右岸和巴伐利亚地区,其地域大致在现德国西部,是在语言和血统方面主要属于条顿人的国家;查理为西法兰克王,领土大体在今法国境内的地区,主要讲罗曼斯语;罗退耳保留皇帝头衔,并兼意大利国王,领有意大利半岛中、北部及东、西法兰克之间狭长的洛林地区。公元870年,日耳曼路易和秃头查理签订墨尔森条约,瓜分夹在他们中间的洛林地带。凡尔登条约奠定了日后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疆域的基础。

费了些时间,找到下面的资料,但愿能帮点忙

所谓骑士礼仪,即骑士阶层的仪式和礼节。骑士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必然以其特殊的礼仪将自身与其他阶层区别开来。尤其是礼仪中的仪式部分,在骑士制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由于礼仪是社会观念的反映,中世纪西欧占主流的思想是基督教,因此在骑士礼仪及骑士观念中留下了深深的基督教印记。

(一)骑士之子洗礼仪式。 按封建法律传统,骑士身份是可以继承的。因此,骑士的儿子尤其是长子,在一出生时就具有了骑士候选人的资格,于是形成了骑士之子初生时的洗礼仪式。该仪式一般分三个过程。 世俗洗浴。骑士之子一出生,立刻在其父亲的指挥下对婴儿进行洗浴,这是出于让骑士父亲回想起很久以前他身为骑士候选人时的誓言。浴毕,婴儿被以双手并于身体两侧、双腿并拢的姿式缚住并包裹,其上覆以华美的长袍。 宗教洗礼。这种洗礼不仅是使婴儿成为一名基督徒,更重要的是,“当他被从神圣的洗礼盘中抱起时,他不仅成了一名基督徒,而且在其内心深处已成为基督教骑士 。”(注:布瑞福德·B·布鲁顿:《中世纪骑士与骑士制度》,第297页。)宗教洗礼之后,举行包括诸如唱歌、跳舞、宴会、游艺等庆典活动,马上比武大会也经常为骑士的新生儿召开,参加活动者往往赠给该婴儿以礼物。

(二)骑士侍童成为骑士侍从仪式 立志成为骑士的少年在14岁时要举行一种仪式,获取成为骑士侍从的身份。骑士 侍从是有实力的骑士的随从,无论在战时还是平时,骑士侍从总要伴于主骑士左右。事实上,按照与主人的亲密程度、职责大小,侍从又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其级别分为:贴身侍从、典礼侍从、餐桌侍从、酒会侍从、配膳侍从,等等。 骑士侍童成为骑士侍从的仪式一般是这样的:少年由其父亲领至神父面前,他们每人手中拿着一根神圣的小蜡烛。神父为将由少年单独拥有的剑和腰带祈祷、祝福。随后,为他佩带上象征骑士侍从身份的剑。

(三)骑士授予仪式 骑士授予仪式是确认骑士身份的仪式。在骑士纵横的整个中世纪时代,它一直是 骑士制度中具有权威性的仪式,成为每一名骑士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关于骑士授予仪式,已有文较详谈及,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指出的是,该仪式的举行时间除了在一些基督教节日、朝圣或贵族家庭中进行重大活动时之外,还有两种情况:一是在战役前或激战后,该种情况在14、15世纪屡见不鲜。例如1337年,英法战争即将爆发时,英方在3月11日为20名骑士举行了授予仪式。二是国王或大封建主在旅途过程中。这种情况的第一次记载发生在1354年9 月31日,查尔斯四世授予弗朗西斯为骑士。当时,德皇骑在马上,用手拍着佛朗西斯的脖子说:“成为一名好骑士,忠于帝国”。然后,两名查尔斯的随从贵族为他安上了马刺(注:理查德·巴伯:《骑士与骑士制度》,第41、42页。)。

如果说骑士的各种仪式是骑士制度规范化的一部分,那么,骑士礼节则是骑士制度生活化的一部分,这涉及骑士的衣食住行。例如,骑士要穿着整洁,在领主及贵妇面前保持礼数;站时不要抓挠身体或倚靠着柱子;在让他坐下前不要坐下,骑士侍从不允许与一个骑士共同入座,即使这个骑士是他的父亲也不行;用餐时“不能用肉直接去蘸盐碟里的盐,不能把鼻涕擦在桌布上,不能用小刀剔牙”;出行时“要高贵庄重地走路,不得向动物投掷树枝或石块,不得唤狗咬人,要礼貌待人”;平时“要参加教堂里的宗教活动,要侠媚妇女,要服从主人的命令”(注:约瑟夫·斯瑞:《中世纪词典》(Jospe.R.Strayer,Dictionary of the Middle Ages),纽约1982年版,第660、661页。),等等。虽然涉及这方面的史料更加模糊而破碎,但我们仍能从近代以来的西方礼节中窥其一斑。 由此可见,尽管骑士的仪式、礼节有着世俗的成分,但人们更多体验到的是基督教气息。宗教性渗透到骑士的生活之中,极大地影响了骑士阶层的思想观念。“一个人如果不是基督徒,没有接受过洗礼就不能成为骑士”;“没有信仰,你就不能很好地履行骑士的义务”(注:莱昂·高梯:《骑士制度》(Leon Gautier.Chivalry),纽约1968年版,第10页。)。

实际上,罗马教皇从来没有真正实现对帝国西部的直接统治,但教皇从来没有放弃统治帝国西部的梦想,并且经常借为世俗君主加冕的方式努力实现着他的梦想。中世纪由罗马教皇主持的加冕礼有两次最为著名,一次是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法兰克国王查理加冕并称他为“罗马人皇帝”,另一次是公元963年,教皇约翰十二世为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加冕,同样称他为“罗马人皇帝”。联系到先前的“双剑论”和“君士坦丁的赠礼”,不难看出教皇借加冕及所赠予的头衔所表现出的意图,即教皇自认为代表上帝把统治帝国西部的权力转赠给了世俗君主,实际上是扶持世俗君主作为西罗马帝国的皇帝。教皇对世俗君主的加冕,一方面是对君权神授理论的实践,另一方面也将世俗权力置于教会的从属地位,尤其是置于教皇之下

关于“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王朝”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涵易]投稿,不代表乐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heathy.com/changshi/202507-1076.html

(5)
涵易的头像涵易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涵易的头像
    涵易 2025年07月30日

    我是乐毅号的签约作者“涵易”

  • 涵易
    涵易 2025年07月30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王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王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在此后...

  • 涵易
    用户073010 2025年07月30日

    文章不错《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王朝》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