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涌动着的汩汩热流是什么?

网上有关“地下涌动着的汩汩热流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地下涌动着的汩汩热流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地热能(geothermal energy)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导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火山、喷泉(geyser)、温泉(hot spring)和沸泥塘(boiling mud pots)都有力说明壳层及其下部存在着较大的热能储藏。这种热量渗出地表,于是就有了地热。地热能是一种清洁、是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前景十分广阔。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1973)曾指出:“地球是一个大热库,地下热能的开发与利用,是件大事情,就像人类发现煤炭、石油可以燃烧一样,这是人类历史上开辟的一个新能源,也是地质工作的一个新领域。”

地热资源(geothermal resource),指能够经济地为人类所利用的地球内部的热资源,它来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元素衰变时发出的热量。地热资源是一种十分宝贵的综合性矿产资源,其功能多,用途广,不仅是一种洁净的能源资源,可供发电、采暖等利用,而且是一种可供提取溴、碘、硼砂、钾盐、铵盐等工业原料的热卤水资源和天然肥水资源,同时还是宝贵的医疗热矿水和饮用矿泉水资源以及生活供水水源。

一、地热能来源和分布

(一)地热能的来源

地热能主要由地球内部的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地球中央是熔融的地核,其温度可达4000℃(7200℉),周围被半液态物质构成的地幔所包围(图4-52)。地幔上面覆盖的是地壳,平均约17km厚。地壳的温度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加,深度每增加1km,温度约上升30℃。地壳底部(地幔上部)的温度较稳定,约为1000℃,地核内部温度增高迟缓。如果只考虑平均地温梯度,则可被充分利用的热能都储藏于地壳深部以下。然而,一些地带内的地幔熔岩(岩浆)沿着断层或裂缝运移到地表附近,在地表2~3km处形成“热点”,使得局部区域的地表附近富集大量的地热资源,如地球构造板块衔接处的地震、火山爆发地带。地球有六大构造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这些板块沿着扩张中心(即洋脊)向两边分离、生长,并向外移动,同时,板块之间沿着水平方向彼此相对移动、相互滑过或错动(图4-53)。在这些板块相互碰撞挤压的地方,巨大的力量可产生地震或隆升成山脉。在板块衔接处,热能通过地下岩浆迅速从地球内部向地表火山输送。因此,板块边缘成为高温地热田的主要分布地带。

图4-52 地球的层次结构

图4-53 地球六大板块及一些小的板块处相对运动状态(箭头指示板块运动方向)

(据意大利比萨地质及地球研究所,2004)

1—地热田分布;2—横切洋中脊的转换断层;3—俯冲带

(二)地热的类型及分布

世界范围内地热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高温地热资源集中分布在相对狭窄的地壳活动地带,即全球板块的边界;而低温地热资源则广泛分布于板块内部,但在板块内部一些存在热点、热柱的地方也可能分布高温地热资源。

地热带划分为板缘(或板间)地热带和板内地热带两大类。板缘地热带是指沿板块边界展布的相对比较狭窄但延伸可达数千千米的高温地热带。板缘地热带因具有全球规模,而且首尾相接,故常常又被称为环球地热带,它的特点是:

(1)具明显的带状分布;

(2)地理位置上与环球地震活动带和活火山带重叠,或者位于年轻造山带的后缘;

(3)带内火山多喷出酸性或中酸性岩浆,这种岩浆来源较浅,且与壳内局部重熔活动有关,因而构成浅部水热活动的直接热源;

(4)水热活动的显示强度很高,水热爆炸、间歇喷泉以及绝大多数沸泉都出现在板缘地热活动带;

(5)热泉常常排出氯化钠型水,并常含有某些岩浆挥发组分;

(6)常出现经济价值很高的大型高温地热田。

板内地热带一般是指广泛分布于板块内部地带隆起区(褶皱山系、山间盆地)及地壳沉降区(主要是大型中新生代沉积盆地)规模相对较小的低温带。板内地热带属非火山型、无火山或岩浆热源。在板内无论是隆起区或沉降区,在构造破碎带或一些自流盆地内,都储存有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能资源(150℃以下),地热田温度一般都低于当地沸点,多介于60~90℃之间。

二、地热系统

(一)地热系统的概念

地热系统是指高于或略高于正常地温梯度的区域,尤其是在板块边缘,地温梯度明显高于平均地温梯度。第一种地热系统,温度较低,经济深度内不超过100℃;第二种地热系统,温度跨度大,可超过400℃。

什么是地热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会发生什么?它可以被描述为“地壳中的流体,以整个地壳为散热器,利用地壳自身的蓄热和热量向上辐射的规律由下至上进行传导热量”。地热系统是由热源、热储和流体三个元素构成的,它们是传递热量的载体。热源是一个高温(600℃)的岩浆侵入体到达地表5~10km处,或者说到达低温系统。热储是指能存储循环流体中热量的热渗透性岩层。热储上覆非渗透性盖层,通过大气降水补给连接到表层的补给区,通过温泉或钻孔排泄流体。地热流体来源于大气降水,由于温度和压力的不同而呈现液态相或气态相。这种水常常伴有CO2、H2S等化学气体。图4-54简化地描述了理想的地热系统。

图4-54 理想的地热系统示意图(据意大利比萨地质及地球研究所,2004)

(二)地热系统的机制

地热系统的机制为热体的对流,图4-55描述了中温地热系统的机制。对流运动是由重力场中的流体加热和加热后的热膨胀产生的;流体对流中的热量是地热系统的驱动力。热的低密度流体上升,被来自系统边界的冷的高密度流体取代。在正常情况下,对流往往会增加系统上部的温度,降低下部的温度。这里所描述的现象似乎很简单,但是一个真实地热系统的模型重建是很难实现的。它需要许多学科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特别是高温系统的重建模型。地热系统发生在自然界中,由于地质、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类型的地热系统。

图4-55 地热系统模型(据意大利比萨地质及地球研究所,2004)

1—纯净水沸点的参考曲线;2—从补给点A到排泄点E的典型循环路线图

(三)人工地热系统

在所有要素中,热源是唯一的自然资源。其他两个要素可以人为提供有利的条件。例如,热储中提取的地热流体,被用于推动地热发电站涡轮机运行后,通过注水井重新回灌到热储中。这样的自然热储由人工回灌补给。多年来,回灌已经成为减少地热开发对环境影响的手段,应用于世界各地。

通过注入井进行人工回灌,还可以帮助补充和保持旧的或枯竭的地热田。例如,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间歇泉,是世界上最大的地热田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流体减少导致产能急剧下降。第一个项目是1997年推出的东南间歇泉污水回收利用项目,将经过处理的废水输入到地下48km深的地热田中。该项目已使之前因缺少流体而废弃的发电厂重新被使用。第二个项目是圣罗莎的间歇泉补给项目,每天用热泵将4150×104L的三级废水通过一个66km的管道从圣罗莎和其他城市的污水处理厂运输到间歇泉,通过专门的钻孔注入热储中。干热岩(HDR)项目,1970年首次在美国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进行。实验的流体和热储都是人工的。从钻井中抽出的高压水注入深部热的坚硬岩石中,引起沟通裂隙产生。流体渗入人工裂隙中并吸取围岩中的热量,这称作天然热储。然后,热储被第二个钻孔钻入,被用来提取热水。因此,该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1)水力压裂井;(2)人工热储层;(3)注水井—生产井系统。整个系统与地面工厂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Garnish, 1987)(图4-56)。

图4-56 干热岩的商业模式示意图(据辛力,2014)

三、地热资源的勘察

(一)地热资源勘查的内容

地热资源蕴藏于地下深处,地热资源的勘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查明热储层岩性、空间分布、孔隙度、渗透性及其与常温含水岩层的水力联系。

(2)查明热储盖层的岩性、厚度变化情况以及区域地热增温率和地温场的平面分布特征。

(3)查明地热流体的温度、状态、物理性质及化学组分,并对其利用的可行性做出评价。

(4)查明地热流体动力场特征、补径排条件。

(5)在查明地热地质背景的前提下,确定温泉地热资源的形成条件和地热资源可开发利用的区域及合理开发利用深度;计算评价地热资源或储量,提出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建议。

(二)地热资源勘查技术

从地热勘探技术来看,目前主要有:

(1)以地表浅孔测温、电法、重力勘探和微地震观测为代表的地球物理勘探法;(2)测定土壤中氡、汞、砷、硼、氦和二氧化碳含量异常的地球化学勘探法;(3)以断裂构造遥感解译和地热异常信息提取为主的遥感方法。

目前,地热资源勘探主要通过对地热生成的大地构造、水文地质等地质背景的研究,采用综合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勘探方法圈定靶区,开展地热勘探工作。

1.地球物理勘探

地球物理勘探的作用是圈定地热田和确定开采地热流体的钻孔位置。目前,几乎所有的地球物理方法都被应用于地热勘探,着重点从探查含地热流体的地质和构造环境转移到探查流体本身。

电法勘探是一种较为简捷的方法,其目的是探测与地下水有成因关系的断裂构造的位置分布,圈定地下热水的分布范围,确定盖层厚度、热源位置及基岩岩性。电法勘探包括频率域探测法(如MT和CSAMT法等)、时间域法(如LOTEM法、TEM法及时间域IP法等)、直流电测深法和激发极化法等。

磁法勘探可分为航空磁测、地面高精度磁测等。它主要通过测量不同磁化强度的各种岩(矿)石在地磁场中所引起的磁异常,并研究这些磁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规律及与地质体间的关系,从而做出地质解释。在沉积岩地区,磁异常一般是侵入岩体存在的反映,而侵入岩的存在又是地热形成的决定因素,是热能之源。

除电法和磁法外,其他地球物理方法还有如重力勘探、地震勘探和地热测井等。重力勘探是通过测量不同岩(矿)密度差异所引起的重力异常来达到寻找深大构造断裂、基岩坳陷中的凸起构造等地下热水存在的有利部位的目的。地震勘探是通过研究人工激发地震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来解决地质问题,这种方法弥补了时间域电法勘探在高阻屏蔽和深度上的限制。地热测井包括电阻率、自然电位、天然放射性等方法。地热测井从手段上还分为随钻测井、高深度数字测井等,该方法目前已跨出了纯地球物理勘探行列。

2.地球化学勘探

目前,地球化学研究形成了一套地热地球化学勘探的技术系列:在区域范围内,利用水系沉积物和土壤测量,可以快速发现和圈定地热远景区;在普查区内,在覆盖区用土壤测量,在露头良好(高温热水)区用岩石测量及水热蚀变研究,可以圈定热田范围;在热田范围内外,构造地球化学测量(包括Rn、Hg、210Po等)可以指示控制热水分布的浅部或深部构造,地层、岩体中含有的由铀(235U)经一系列衰变产生的氡(222Rn)可以沿着构造带、裂隙和地下水垂向运移并在地表富集形成氡异常,土壤汞量测量对浅部地下热水有很好的地面异常反映;在详查区内,通过土壤地球化学详查及测温测量能查明热水赋存的最有利地段;在热区内,利用地球化学温标,可以估算深部热水的温度,预测热储的可能温度,利用氢、氧同位素研究,可查明热水的补给来源、判断热源性质等。

3.遥感勘察

斯—玻定律表明:地表温度的微小变化可引起其对半球空间能量辐射出现明显变化。因此,地球深部热源以传导和对流方式传递到地球表面后形成的地表温度异常,可以很容易地被热红外探测器检测出来。基于多波段遥感数据的遥感地学解译和基于热红外遥感数据的地热异常信息提取是遥感技术勘探地热资源的基本研究思路与方法。

从区域角度来讲,喷气孔和热泉点所表现出来的地热异常,一般反映了浅部地热的存在和控热构造。埋藏较深的地下热水,通常是通过垂直裂隙系统以渗透或对流的方式传递到地表,形成比背景温度高的地热异常,这些地热资源受地质构造控制和地层岩石的物理性质影响。而通过对多波段遥感数据的地学解译,可获取研究区内断裂(包括隐伏断裂)、岩性、地貌等众多的构造、岩性及地理信息,这无疑为圈定地热资源勘探的有利区提供了技术参考。

然而,遥感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探中的成功应用应有以下前提条件:首先,地表必须有热异常存在,这种异常可以是直接出露于地表的温泉点或热喷气孔,也可以是通过热对流或热扩散方式在地表形成的高温热异常;其次,受地热影响引起的地面物体热变化在遥感图像上有显示,如泥火山、泥喷泉的出现,植被生态发生变化,耐高温植物的出现,受地热影响冰雪的局部融化等;最后,要具有较高温度分辨率的热红外探测器和较容易出现地热异常的成像季节、时间及良好的天气条件等。

(三)地热资源勘查技术综合应用

在地热资源勘查过程中,只有针对不同地热环境、不同勘查阶段,采用不同的勘探方法和不同方法的有效组合,才能达到合理投入、降低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例如,在高温地热区带和干热岩地区,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航磁、航电、区域重力或水系沉积物测量资料,并同时适量投入重力、磁法等大比例尺精测剖面,开展面积性的浅层测温法、测氡法和磁法工作,适时投入钻探工程。而在中低温盆地地区,应加强研究储热盆地的构造特征、发展演化历史及其与储热性的关系,充分解译遥感、航磁、重力资料,可为评价优选储热靶区提供依据,该地热类型适合投入重磁精测剖面、电法及人工地震工作。

四、地热资源的利用

地热资源的利用包括发电和非发电利用两个方面。世界各国利用地热的经验表明,高温地热资源(在150℃以上)主要用于发电,地热发电后排出的热水可供直接利用;中低温地热资源(在150℃以下)则以直接利用为主。经典的Lindal图(Lindal, 1973)显示了不同温度的地热流体可能的用途(图4-57)。温度低于20°C的流体在非常特别的条件下或在热泵的应用程序中则很少使用。Lindal图强调地热资源利用的两个重要方面:(1)通过级联或结合使用可以提高地热项目的可行性;(2)资源的温度会限制可能的用途。现有的热加工工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被改良,从而拓宽地热流体的应用领域。

(一)高温地热资源

根据地热资源的特点,高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发电。目前国内外对地热资源的利用技术主要有干蒸汽发电技术、地下热水发电技术、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干热岩地热发电技术等。

图4-57 地热流体利用图示(据Lindal, 1973)

1.干蒸汽发电技术

干蒸汽发电系统工艺简单,技术成熟,安全可靠,是高温地热田发电的主要形式。干蒸汽发电技术主要分为背压式汽轮机发电技术和凝汽式汽轮机发电技术。

背压式汽轮机发电技术是把干蒸汽从蒸汽井中引出,先加以净化,经过分离器分离出所含的固体杂质,然后使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排汽放空或者送热给用户。大多用于地热蒸汽中不凝结气体含量很高的场合,或者综合利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凝汽式汽轮机发电技术为了提高地热电站的机组输出功率和发电效率,做功后的蒸汽通常排入混合式凝汽器,冷却后再排出。在该系统中,蒸汽在汽轮机中能膨胀到很低的压力,所以能做出更多的功,该系统结构简单,适用于高温(160℃以上)地热田的发电。

2.地下热水发电技术

闪蒸蒸汽发电是将地热井口引来的地热水先送到闪蒸器中进行降压闪蒸,使其产生部分蒸汽,再引到常规汽轮机做功发电。汽轮机排出的蒸汽在混合式凝汽器内冷凝成水,送往冷却塔。分离器中剩下的含盐水排入环境或打入地下,或引入作为第二级低压闪蒸分离器中,分离出低压蒸汽引入汽轮机的中部某一级膨胀做功。这种电站设备简单,易于制造,可以采用混合式热交换器。缺点是设备尺寸大,容易腐蚀结垢,热效率较低。由于是直接以地下热蒸汽为工质,因而对于地下热水的温度、矿化度以及不凝气体含量等有较高的要求。

中间介质法地热发电是通过热交换器,利用地下热水来加热某种低沸点的工质,使之变为蒸汽,然后以此蒸汽推动汽轮机并带动发电机发电。在这种发电系统中采用两种流体,一种是以地热流体作热源,它在蒸汽发生器中被冷却后排入环境或打入地下;另一种是以低沸点工质流体作为工作介质(如氟利昂、异戊烷、异丁烷、正丁烷、氯丁烷等)。这种工质在蒸汽发生器内由于吸收了地热水放出的热量而汽化,产生的低沸点工质蒸汽送入汽轮机发电机组发电。做完功后的蒸汽由汽轮机排出,并在冷凝器中冷凝成液体,然后经循环泵打回蒸汽发生器再循环工作。

3.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就是将蒸汽发电和地热水发电两种系统合二为一,它最大的优点就是适用于高于150℃的高温地热流体发电,经过一次发电后的流体,在不低于120℃的工况下,再进入双工质发电系统,进行二次做功,充分利用了地热流体的热能,既提高了发电效率,又将经过一次发电后的排放尾水进行再利用,大大节约了资源。该系统从生产井到发电,再到最后回灌到热储,整个过程都是在全封闭系统中运行的,因此,即使是矿化程度很高的热卤水也可以用来发电,且不存在对环境的污染。同时,由于系统是全封闭的,即使在地热电站中也没有刺鼻的硫化氢味道,因而是100%的环保型地热系统。这种地热发电系统采用100%的地热水回灌,从而延长了地热田的使用寿命。

4.干热岩地热发电技术

干热岩(HDR),也称增强型地热系统(EGS),或称工程型地热系统,是一般温度大于200℃,埋深数千米,内部不存在流体或仅有少量地下流体的高温岩体。这种岩体的成分可以变化很大,绝大部分为中生代以来的中酸性侵入岩,但也可以是中新生代的变质岩,甚至是厚度巨大的块状沉积岩。干热岩主要被用来提取其内部的热量,因此其主要的工业指标是岩体内部的温度。

开发干热岩资源的原理是从地表往干热岩中打一眼井(注入井),封闭井孔后向井中高压注入温度较低的水,产生了非常高的压力。在岩体致密无裂隙的情况下,高压水会使岩体大致垂直最小地应力的方向产生许多裂缝。若岩体中本来就有少量天然节理,这些高压水使之扩充成更大的裂缝。当然,这些裂缝的方向要受地应力系统的影响。随着低温水的不断注入,裂缝不断增加、扩大,并相互连通,最终形成一个大致呈面状的人工干热岩热储构造。在距注入井合理的位置处钻几口井并贯通人工热储构造,这些井用来回收高温水、汽,称之为生产井。注入的水沿着裂隙运动并与周边的岩石发生热交换,产生了温度高达200~300℃的高温高压水或水汽混合物。从贯通人工热储构造的生产井中提取高温蒸汽,用于地热发电和综合利用。利用之后的温水又通过注入井回灌到干热岩中,从而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

(二)中低温地热资源

中低温地热资源可用于居民与工厂直接供热。这些热储通常含承压的地下热水。这些热水被带到地面,那里有一个热交换器将地热能转换成另外一种液体。接着冷却的地热能液体通过回注井被泵入回地下。被加热的液体主要是用于循环供暖、温室和水产养殖业。

地下热水用来采暖,不仅节约燃料,还可避免环境污染。地下热水可用于轻纺工业,不仅可以满足特殊工艺的需要,还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节约大量煤炭、电力和软化水用食盐。地下热水有时还含有某些特殊的微量组分或气体成分以及少量的放射性物质,在一些热矿泉附近还常常积有矿泉泥,它们对人体的生理机能有益或有一定医疗作用。因地制宜地将地下热水用于建设温室繁育良种、养鱼、灌溉农田、繁殖饲料和绿肥,发展农村生产和经济,为农林牧副渔业服务,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图4-58)。

(三)地热资源梯度利用

地热资源开发存在热能利用率较低、资源浪费大等问题,直接利用方式具有50%~70%的热利用效率,而地热发电仅为5%~20%,剩余的热能则伴随地热水回灌到地下或者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不但浪费资源而且造成热污染,如何高效综合利用地热资源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

图4-58 地热在室内供暖中的应用

(据意大利比萨地质及地球研究所,2004)

地热资源梯度利用是指结合地区需求,根据地热流体不同温度进行地热逐级利用。高温地热水首先用来发电,之后被用作工业烘干、农业育秧养殖、建筑供暖等,最后较低温度地热水用来洗浴。经过一系列的利用,尾水达到20℃左右,这样就最大程度地利用了地热资源,因此梯度利用技术拥有广阔的前景(图4-60)。

五、地热资源的发展

(一)地热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

1.可持续发展问题

随着地热资源利用领域的拓宽和社会需求的增加,地热资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好处,但是人们对地热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和产业化开发利用的意义认识不足,将地热混同于一般的矿产资源或水资源。一些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未能建立有自己特点的地热产业,使宝贵的地热资源开发停留在低层次、低效益的水平上,且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相当一部分地区天然的温泉没有充分利用,被白白浪费;一些开发商对地热资源的特点认识不清,造成地热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

地热资源是在特定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条件下形成的,由于埋藏深,补给途径远,再生能力弱,其资源量是有限的,并非取之不竭。要保持其资源的长期连续稳定开采,应做到有计划合理开发利用,并防止盲目无序随意开采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否则就会造成资源的快速枯竭。

为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目的,在开发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建立资源利用中心的高教低耗体系,要积极推广应用高新技术与设施,提高地热开发的科技含量,发展节约型、效益型的开发利用模式,努力提高地热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使地热创造更高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图4-59 地热资源的梯度利用(据意大利比萨地质及地球研究所,2004)

2.环境保护问题

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水污染、热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地面沉降等。

(1)地热开发利用过程中,必然向大气和水体排放大量的热量,造成周围的空气或水体温度上升,影响了周围环境和生物的存活生长,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

(2)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热流体中所含的各种有害气体和悬浮物将排入大气中,造成空气污染。

(3)含盐量较高的地热水排入农田将侵蚀土地、破坏植被,会造成严重的土壤板结和盐碱化,同时地热水中不同程度地含有氧、铀及钍等放射性元素,对人体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4)长期地热流体开采而不回灌,将导致地面的沉降和水平位移。

所以,地热开发利用过程中引起的环境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只要正确认识这些问题,给予必要的重视,且积极、认真地研究,采取各种有效的技术措施,严格监测和防治,是可以解决和控制的。

(二)地热资源发展前景

随着传统不可再生能源应用危机显现,寻求新的能源成为缓解能源危机的重要措施。地下储藏的地热能是巨大的(表4-8)。

表4-8 全球范围内的地热潜力表(据国际地热协会,2001)

随着地热资源应用,地热产业规模化发展与地热能源的梯级应用成为其发展的主要趋势。推动地热产业规模化,有助于提高地热能源应用效率;通过梯度应用形式,可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地热能源应用,减少环境污染问题。

在2010年世界地热大会中,提出了增强型地热系统,推动增强型地热系统。实现地热资源循环应用成为地热资源发展的重要趋势。增强型地热系统又被称为干热岩地热,其原理为:由地表面向干热岩打井眼,封闭井孔后向井内注入温度较低的水,高压水让岩体产生较多裂缝,随着低温水增加,裂缝逐渐发展并扩大,最终形成一个大型人工干热储结构,采取这种方式实现热循环应用。此外,浅层地热能的存在较为普遍,加强浅层地热能开发,实现规模化浅层地热能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如我国北方大部分城镇在冬季需要供暖,供暖天数在120天以上,煤炭消耗量巨大,通过开发浅层地热能,可以有效降低煤炭应用量,实现综合效益。

北欧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美国著名景点有:自由女神像、黄石国家公园、尼亚加拉大瀑布、迪斯尼乐园、胡佛水坝、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环球影视城、沃特顿冰川国际和平公园、好莱坞、百老汇等。

1、自由女神像。

是法国在1876年赠送给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坐落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附近的自由岛,是美国重要的观光景点。自由女神像重45万磅,高46米,底座高45米,其全称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正式名称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整座铜像以120钢铁为骨架,80铜片为外皮,30万只铆钉装配固定在支架上,总重量达225吨。铜像内部的钢铁支架是由建筑师约维雷勃杜克和以建造巴黎艾菲尔铁塔闻名于世的法国工程师艾菲尔设计制作的。自由女神像是美国的象征,举世闻名的自由女神像,高高地耸立在纽约港口的自由岛上,象征着美国人民争取自由的崇高理想,也象征着美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的服装,头戴光芒四射的冠冕,有象征世界七大洲及四大洋的七道尖芒。一个多世纪以来,耸立在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铜像已成为美利坚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谊的象征,永远表达着美国人民争取民主、向往自由的崇高理想。

2、黄石国家公园。

黄石国家公园建立于1872年,是美国第一个国家公园和原始公园。公园位于怀俄明州西北部,因为处于一个巨大的火山盆地,黄石公园有10000个温泉点,其中有250个间歇泉,温泉的数目为世界之最。 公园有五个进口,分五个区:西北的马默斯温泉区以石灰石台阶为主,故也称热台阶区;东北为罗斯福区,仍保留着老西部景观;中间为峡谷区,可观赏黄石大峡谷和瀑布;东南为黄石湖区,主要是湖光山色;西及西南为间歇喷泉区,遍布间歇喷泉、温泉、蒸气、热水潭、泥地和喷气孔。

3、尼亚加拉大瀑布。

世界三大跨国瀑布之一,是美国东部最有名的自然奇观景点。它位于纽约州布法罗和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交界处,是由三个瀑布组成,最大的一个叫马蹄瀑布,在加拿大境内,美国境内有两个,最小的叫做新娘面纱瀑布。在这里游玩,既可以登高俯瞰瀑布全景,也可以乘船、也可以通过风之洞近距离接触瀑布。如果想要既游玩美西,又游玩美东的话,布法罗可以说是东西部转场的一个结合点。不过,从美西乘飞机到布法罗,真是一个漫长的旅途,还好,尼亚加拉大瀑布值得这么“奔波”。

4、迪斯尼乐园。

位于洛杉矶市区东南,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游乐场。1955年,美国动画片大师沃尔特·迪斯尼在洛杉矶附近创办了第一座迪斯尼游乐园。迪斯尼乐园是一座主题游乐公园,主要有主街、冒险乐园、新奥尔良广场、动物王国、拓荒者之地、米奇城、梦幻乐团、未来王国八个主题公园。中央大街上有优雅的老式马车、古色古香的店铺和餐厅茶室等;走在迪斯尼世界中,还经常会碰到一些演员扮成的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游客来此还可以到附近的海滩游泳、滑冰、驾帆船,到深海捕鱼,乘汽球升空,或是参观附近的名胜古迹。

奇幻世界著名的睡美人城堡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在这里可以感受充满奇幻与梦想的神秘殿堂。马特洪滑橇精彩刺激,中途会有雪人攻击。明日世界以宇宙与未来城市作为主题的地区。空中穿梭的火箭、金属材质的建筑物等让游客亲身感受时空之旅。太空轨道车的震撼力十足。纽奥良广场重现19世纪欧洲纽奥良的街头景致,感受过去美国南部的气息。这里加勒比海盗的大型场景生动逼真。冒险世界在这一年四季可以看到世界各国的热带植物。其中“印第安琼斯冒险”很受欢迎。美国大街时间永远停留在1900年初期的美国,街上商店林立,热闹非凡。

5、胡佛水坝。

位于亚利桑那州的西北部,从拉斯维加斯出发向东南方向行驶约40公里即可到达。1936年水坝落成时,共和党领袖胡佛正在台上,水坝遂以他的名字命名。它是一座拱门式重力人造混凝土水坝,坝高220米,底宽200米,顶宽14米,堤长377米。这样巨大的水坝在世界上是不多见的,它宛如一条巨龙盘卧在大地上,显得十分威武。水坝建成后对工农业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胡佛水坝的蓄水池是著名的密德湖。密德湖碧波浩渺,一望无际,是西半球最大的人工湖。它不仅景色优美,而且能灌溉庄稼和利用水力发电,对发展生产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胡佛水坝的发电功率为1345兆瓦,可供应太平洋沿岸的西南部大部分地区,可见胡佛水坝贡献之大。

为了更好地参观,建议在下午0之前到达。天黑时游人无法到达水坝最顶端。 胡佛水坝在干燥的沙漠地区,夏天很热,建议穿薄的衣服,带帽子和太阳镜。一定要带上足够的饮用水。

6、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位于5号大道上的82号大街。它是个巨大的宝库,占有四个街区,包括的展品在3000000件以上。要想真正参观出名堂来,大概要花费好几个半天。所以,每次参观最好先拟订一个计划,再步入庄严的大厅。 博物馆展出自古代文明至当代的艺术作品,其中有成千上百件世界文明的杰作。博物馆不仅展出绘画和雕刻,还展出花毯、乐器、服装以及装饰品。五大展厅分别是:欧洲绘画、美国绘画、原始艺术、中世纪绘画和埃及古董。在四个新造的侧厅之中,有一侧厅用于原始艺术展览,称作迈克尔·C·洛克菲勒厅。新式武器与军事展览厅也已于1991年底重新开放。 博物馆里还有很多花园庭院,有玻璃院顶从中高高耸起,在里面休息片刻会令人很惬意。当然,还可以在博物馆商店里买写有意义的纪念品。

7、环球影视城。

在这里可以参观**的制作,解开特技镜头之迷,回顾经典影片中的精彩片段,一脚踏进影城,谁都会流连往返。夏季游人很多,要小心防范窃盗。可以到售票亭旁的服务中心,索取环球影城的游览指南与表演场的演出时间表。每场演出都很精彩,仔细安排行程,并核对各场表演的演出时间,才不会错过任何一场演出。影城出入口旁有一个50年代风格的购物区-宇宙城,是个不可错过的步行区。参观完整个影城后,别忘了逛一下。影城内分3个区,分别是电轨车之旅、影城中心与娱乐中心。

8、沃特顿冰川国际和平公园。

公园面积526平方公里,冰河国家公园4051平方公里,刘易斯山脉穿越其中,包括很多典型的冰川湖,高山风景琦丽,动植物资源丰富。公园内的山峰多在10000英尺以上,包括近50处冰川、许多湖泊和溪流。根据亚伯达州(加拿大西部的一个州)和蒙大拿州在1931年的提议,亚伯达州的沃特顿湖区国家公园与蒙大拿州的冰河国家公园进行合并组成了W沃特顿—冰河国际和平公园。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促进两国的友好关系,两国之间分享将会出现的收益,更是为了强调原始自然环境的国际化以及为保护这些原始自然环境进行的必要合作。

公园内动植物物种多种多样,自然繁殖了很多大的哺乳食肉动物,如狼、熊和狮子。活特顿国家公园是美国本土48个州内唯一狼、熊和狮子能自然繁衍之处。公园里野生花卉、动植物众多,有大角的山羊和秃鹫。公园已被擗为生物保护区。因它是一处地理过程的典型例证,包含了无比的自然现象,并富含大量信息与自然美景。其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沃特顿冰川国际和平公园地处落基山脉的最窄处,横跨美、加边境,为证明自然资源是没有国界的信条,两国这一地区没有划定边界线。这两个国家公园的自然生态环境值得周密保护,这里有高山与深谷,林带与草原,注入三大洋的深冰山槽状河流湖泊。

实际上,像这样在一个地区集中了这样多不同生态环境是十分少见的。而且,从平缓的草原地带到洛基山脉,地势的迅速升高使这一国家公园成了这样的地方——”山脉在这里遇见了草原”。这里的野生动物分布也与地理面貌的差异相对应,山羊、加拿大盘羊、绵羊、山狗、灰熊、狗熊、二十多种鸟类和著名的“国际”麋鹿种群,这种麋鹿每年一次地进行迁徙,夏天在冰河国家公园的山地栖息,冬天则回到沃特顿的草原地带。这个地区12000年前就有土著居民居住,现在这个国家公园都还保留着对这里最早出现的国家有重要意义的保留地。

9、好莱坞。

其野外剧场位于好莱坞北端,建于1922年,是演唱会专用场所,甲克虫乐队也曾在此演奏,这个圆形剧场在电视上面经常可以看到。每年7月初到9月初这里有一个野外音乐会,到了周五和周六,还可以在这尽情欣赏**音乐,流行音乐以及爵士音乐等多种音乐的演出。"好莱坞"大标志是洛杉矶有名的建筑物,一个字的高度就达13.7米,1932年一个新女演员因经受不起失败的打击,曾在这个标志的“D”字上坠崖自杀。现在禁止接近这个标志,你只能在天文台上通过望远镜进行摄影。派拉蒙**城有为一般人提供的游览路线。这条路线需时两个小时,只要在Gower街上的入口处购得门票按指定时间进行参观即可。通过导游的介绍,可以看到很多**里曾看到过的背景装置,如果你运气好的话,可以目睹明星们拍片的场面。最后可以去一下派拉蒙的礼品店,这里有印有派拉蒙标志的各种帽子,T-Shirt,名片纪念品等。介绍位于市区西北郊,是游客到洛杉矶的必游之地。好莱坞是世界著名的影城,20世纪初,一些制片商开始在这里拍片,到1928年已形成了以派拉蒙等八大影片公司为首的强大阵容。三四十年代以来,好莱坞成为美国的一个文化中心,众多的作家、音乐家、影星就住在附近的贝弗利山上。

10、百老汇。

位于曼哈顿,是美国音乐剧的发源地,也是纽约的艺术中心。25公里长的大道上有几十家剧院。过去,百老汇代表优雅的音乐剧和戏剧,但现在百老汇也有令人眼花缭乱的舞台,耀眼的明星,以及高雅和庸俗并存的作品,这些都是高度娱乐性和娱乐性的。它是去纽约旅游的必游之地。

美国:美利坚合众国,是一个由五十个州和一个联邦直辖特区组成的宪政联邦共和制国家。自1870年以来,美国国民经济就高居全球第一,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其在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娱乐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庞大的影响力。

美国历史:

美国原为印第安人聚居地。15世纪末,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开始向北美移民。英国后来居上,到1773年,英国已建立了13个殖民地。1775年爆发了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者的独立战争。1776年7月4日在费城召开了第二次大陆会议,组成“大陆军”,由乔治·华盛顿任总司令,通过了《独立宣言》,正式宣布建立美利坚合众国。1783年独立战争结束,1787年制定联邦宪法,1788年乔治·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1812年后完全摆脱英国统治。1860年反对黑奴制度的共和党人亚伯拉罕·林肯当选总统。1862年9月宣布《解放黑奴宣言》后,南部奴隶主发动叛乱,爆发了南北战争。1865年,战争以北方获胜而结束,从而为资本主义在美国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开始对外扩张。在1776年后的100年内,美国领土几乎扩张了10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力大增。

美国地理位置:

位于北美洲中部,领土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北与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和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本土东西长4500公里,南北宽2700公里,海岸线长22680公里。大部分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中北部平原温差很大,芝加哥1月平均气温-3℃,7月24℃;墨西哥湾沿岸1月平均气温11℃,7月28℃。美国国土面积超过962万平方公里,位居全球第三或第四(数据有争议)。其人口总量也超过三亿人,少于中国和印度。

美国文化:

早期的移民把欧洲文化带到美国,很快地,这些文化遍及美国各地。作为多民族多种族的移民国家,美国文化也显示出了与之适应的包容性和多样性,并融合产生出了许多新的文化类型和子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有世界上最发达的流行文化产业,当代流行音乐、好莱坞**和形形色色的现代、后现代艺术是个中代表。如今,美国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之一.许多的美国艺术家们对于发展新的风格,新的自我表现方式,甚至新的文化型式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美国文化的主要内容是强调个人价值,追求民主自由,崇尚开拓和竞争,讲求理性和实用,其核心是个人中心主义,强调通过个人奋斗、个人自我设计,追求个人价值的最终实现。

美国政治:

美国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宪政立宪共和国,有世界上最早并仍在运作的成文宪法,《联邦条例》。宪法的主要内容是建立联邦制的国家,各州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包括立法权;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鼎立,并相互制约。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职权集中于总统一人,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不对国会负责。总统的行政命令与法律有同等效力。总统通过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政府内阁由各部部长和总统指定的其他成员组成。内阁实际上只起到了总统助手和顾问团的作用,没有集体决策的权力。美国国会为最高立法机构,由美国参议院和美国众议院联合组成。

美国经济:

美国具有高度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其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居世界首位。2001年美国经济在经历长达十年的增长后陷入短暂衰退,之后进入新一轮繁荣期。2008年9月,随着雷曼兄弟等多家金融机构接连破产、被兼并或由政府接管,次贷危机迅速升级演变成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为摆脱经济危机困扰,美国政府相继推出多项政策措施,使经济金融形势开始好转。制造业在美国工业中占有主导地位,是美国经济的重要基础支柱。美国农业高度发达,机械化程度高。粮食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五分之一。

北欧的气候特点

 广义上的北欧是由五个国家组成的,那么北欧的气候也会由于不同的国度而有不同的变化特点。组成北欧的国家有挪威瑞典芬兰和丹麦。总体来说,北欧邻着大西洋和北冰洋,面积广大,它的地形多为台地和蚀余的台地。

 北欧的气候,总体的特点是这里拥有着漫长的冬季,所以平均气温的话会比较低。这里的夏季却是不如其他的国家那么炎热,北欧的夏季持续的时间是比较短暂的,短暂而凉爽的夏季是世界各地人们愿意到此旅行的吸引力之一。作为北欧短暂的介绍,大家要了解的便是北欧有着较低的人口密度却拥有着与之不符合的经济水平。

 北欧的人们生活水平在世界上还是比较靠前的。北欧的气温带是位在北温带和北寒带的交界处,这个原因也解释了为什么北欧的.终年的平均气温为什么会这么低。北欧的大部分的内陆地区是亚寒带的针叶林气候,这个气候的形成是因为极地的海洋气团和极地的大陆气团相互影响作用的结果。另外,在很少的地区也会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漫长寒冷的冬季里,月份平均气温一直是在零摄氏度一下,由此可以证明冬季这里的气温却是不是很高。在短暂温暖夏季里,月平均气温是在十摄氏度以上的。

 北欧的气温年较差相较于其他的国家,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这个就要归结于北欧的极地大陆气团和北欧的高纬度位置的原因了。关于降水的问题,北欧的降水一直是集中在夏季的,虽然降雨不是很多,但是大家都知道,北欧的夏季温度不是很高,所以蒸发什么的也不是很强烈,所以这里的夏季便成了湿度比较高的地区了。年降水量是在三百到六百毫米之间。

 但是在丹麦等一些地方,这里的气候特点却又有点不太一样,这里的冬季不再是一直的寒冷,这片土地拥有温和的冬季和凉爽的夏季,气温的年较差也是相对比较少的。降雨的话也是有很大的不同,这里不再是夏季集中降水,而是全年都会有雨,但是以秋冬两季为主,年降水量也会比较多,一般是在六百到一千毫米之间。北欧的气候有它自己的整体气候特点,也有根据区域而划分的不同的特点,朋友们在出行北欧的时候可要提前做好准备。

北欧的地貌

 北欧地区地势总体而 言,除斯堪的纳维亚山海拔较高外。总体地势 表现为比较低平。地形多为台地和蚀余山地,冰蚀湖群、羊背石、蛇形丘、鼓丘交错是其主要地貌特征。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北欧地势最高的地区,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纵贯半岛西部,居挪威与瑞典,山脉南段最高,北段较高,中段低,南段伸入挪威领土,高峰超过2000米;山脉西坡陡,直逼挪威海沿岸,东坡缓,逐渐向波的尼亚湾降低。所以,挪威是北欧地势最高的国家,地形以山地为主,西部沿海并多峡湾地形。丹麦全国是一个和缓起伏的低地。丹麦低地向东延伸到瑞典南部平原,再向北与瑞典中部低地相连,然后跨越波的尼亚湾与芬兰低平原相接。平原呈一弧形分布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南。冰岛是个碗状高地,四周为海岸山脉,中间为一高原、岛上有100多座火山,其中至少有30座活火山。这样的地形地势有利于航海,发展海外贸易。同时风光奇特,利于发展旅游业。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曾是欧洲第四纪冰川的主要中心,大陆冰川覆盖了整个北欧地区,所以北欧到处可见冰川侵蚀与堆积地貌。湖泊众多,河流短小。芬兰有?千湖之国?的称号。冰岛不仅是第四纪冰盖的中心,而且高原上仍有现代冰川分布。

北欧的景点

 1.冰岛大间歇泉。冰岛最大的间歇泉,大间歇喷泉的直径大约有18米,泉眼的水温很高。喷发的间隔时间稍有变化,但是一小时之内,会看到一次壮观的喷发效果,水柱喷射到天空二三十米,持续时间1到2分钟。

 2.冰岛黄金瀑布。冰岛最大的断层峡谷瀑布,由于瀑布溅射的水滴在阳光下映射出一道道彩虹,彩虹边缘发出金色的光芒,瀑布因此而得名。**《星际穿越》曾在这里取景。

 3.冰岛蓝湖。其实是冰岛的地热温泉,水温在37左右,温泉水含有硅、硫等矿物质,非常适合养生。在冰天雪地里泡着温泉,体验冰火两重天的感觉。

 4.冰岛瓦特纳冰川国家公园。是欧洲最大的国家公园,成立于2008年。最美丽的景色要属瓦特纳冰原,冰层厚度达到400米,还有杰古沙龙冰湖和黑色玄武岩瀑布等等。在公园里有诸如北极狐等野生动物,非常值得一去。

关于“地下涌动着的汩汩热流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嫚儿公子]投稿,不代表乐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heathy.com/zhishi/202508-3911.html

(2)
嫚儿公子的头像嫚儿公子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嫚儿公子的头像
    嫚儿公子 2025年08月12日

    我是乐毅号的签约作者“嫚儿公子”

  • 嫚儿公子
    嫚儿公子 2025年08月12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地下涌动着的汩汩热流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地下涌动着的汩汩热流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 嫚儿公子
    用户081204 2025年08月12日

    文章不错《地下涌动着的汩汩热流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