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蔬菜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技术”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蔬菜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技术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冬季生产反季节蔬菜,是保证蔬菜周年供应的有效途径之一。主要是指春夏蔬菜秋延后及春季提前生产,种植时必须采取防寒措施,达到提早上市目的。
(一)地点选择
冬季反季节蔬菜生产的地区,要求选择在气候温暖、阳光充足、处于平原区域低海拔或丘陵的地方,水源方便,土壤条件适宜,并尽可能有挡风屏障(如北面高山屏障或其它建筑物),避免冷风直接袭击。
(二)品种选择
冬季反季节蔬菜生产要选择耐寒、抗病性强、早熟的品种,秋延后品种还要求苗期耐热。如辣椒有更新4号、更新5号、湘研9号辣椒、湘研10号辣椒、湘研11号辣椒、广椒2号、辣优4号,茄子有丰茄1号、丰茄2号,黄瓜有津杂三号黄瓜、津杂4号黄瓜、津春4号黄瓜,早青一代西葫芦等都是良好的保护地栽培品种。
(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1、冬季大棚蔬菜保温防寒
营养钵育苗:黑色塑料营养钵具有白天吸热、夜晚保温护根的作用,在阳畦内摆上塑料营养钵育苗,外界气温在-10℃左右时,畦内温度在6~7℃,营养钵内温度在10℃左右,幼苗能缓慢生长,不受冻害。?
配制热性营养土:鸡粪是热性粪肥,牛粪是黏液丰富的透气性粪肥,二者腐熟后各取20%,拌细土60%。这样的营养土吸热生热性能好,秧苗生态环境佳,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植株耐冻健壮。?
分苗时用生根素灌根:生根素是用钙、磷、锌等与长根有关的几种营养元素合理配制而成的。钙决定根系的粗度,磷决定根系数目,锌决定根系的生长速度和长度。使用生根素后,根系可增加70%左右,深根增加25%。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不会因缺水缺素造成抗寒性差而冻伤秧蔓了。
足水保温防冻害:水分比空气的比热高,散热慢。冬季室内土壤含水量适中,耕作层孔隙裂缝细密,根系不悬空,土壤保温,根系不受冻害。所以秧苗冻害多系缺水所致,因此,冬前浇足水或选好天气(20℃以上可浇水)灌足水可防冻害。?
中耕保温防寒:地面板结,白天热气进入耕作层受到限制,土壤贮存热能少,加之板结土壤裂缝大而深,团粒结构差,前半夜易失热,后半夜室温低,易造成冻害。进行浅中耕可破地面、合裂缝,既可控制地下水蒸腾带走热能,又可保墒、保温、防寒、保苗。?
叶面喷营养素抗寒:冬季气温低、光照弱,根系吸收能力弱,叶面上喷光合微肥,可补充根系因吸收营养不足而造成的缺素症。叶面喷米醋可抑菌驱虫,与白糖和过磷酸钙混用,可增加叶肉含糖度及硬度,提高抗寒性。冻害后叶面呈碱性萎缩,喷醋可缓解危害程度。宜用100~300倍液,少用或不用生长类激素,以防降低抗寒性。
晴天反复放风炼苗:冬季晴天上午棚内最高温度可达32℃以上,这时应该反复放风,使室内外温差缩小,使植株缓慢适应环境,健壮生长。谨防一日猛长,十日受寒,造成闪苗和冻害。?
补充二氧化碳:碳、氮对作物的增产作用比为1:1,作物对碳、氮比的需要量为30:1,目前广大农民都认识了氮的增产作用,却忽视了碳的增产效果。冬季棚室蔬菜易徒长黄化,太阳出来后1小时可将晚上作物呼吸和土壤微生物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吸收,12时左右便处于碳饥饿状态,气温高时可将棚膜开开合合,放进外界二氧化碳,提高抗性和产量。气温低时闭棚,人为地补充二氧化碳,可增强作物抗寒力,大幅度提高产量。?
及时盖苫保温:一般棚室,白天吸热贮温,晚上释放能量占室内总量50%~60%;土壤吸热放热量占20%~30%;空间存热占20%~30%。根据当天气温,盖苫后1小时室温就可能保持到18℃左右。若高于18℃可迟些盖苫,若低于18℃则要早些盖苫。
选用稻草苫:稻草苫导热率比蒲草苫的导热率低,护围防寒性能好,加之稻草苫质地软密,可减少传导失热,室内夜间最低温度可提高2~3℃。
盖多层膜保温:大棚内育苗,苗床上覆盖薄膜,再于1米高处支撑一小拱棚,晚上在小拱棚外或距大棚内20厘米处,再覆盖一层薄膜。这样不加温也可育成各类秧苗。定植后,地面垄上覆地膜保墒控湿提温,但不要封严地面,留15~20厘米,使白天土壤所贮存热能,晚上通过没覆严的地面向空间慢慢辐射,使早上5~7时最低温度提高1~2℃。在草苫外覆盖一层膜,或在距膜20厘米处支撑一膜,形成保温隔寒层,可增室温1~3℃。?
选用紫光膜:冬季太阳光谱中紫外线只有夏天的5%左右。白膜不能透过紫外线,紫光膜可透过紫外线。紫外线光谱可抑病杀菌,控制植株徒长,促进养分积累。选用紫光膜冬至前后室温比用绿色膜高2~3℃
有专业书籍《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
马铃薯通常是在夏季收获的,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利用大棚反季节种植马铃薯已经获得大面积的成功,不仅产量高而且经济效益好,所以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加入马铃薯反季节种植的行列,下面我就来详细介绍下马铃薯的反季节栽培技术。
一、选育良种
反季节栽培的马铃薯在生长期间气温低,因此对马铃薯的品质要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应选择适宜的品种,如早熟、膨大迅速、耐寒性好、芽眼浅、去皮容易的品种种植,这样才能实现提前收获的目的,达到早熟又高产,增产又增收的目标。
一般在马铃薯反季节栽培中,常选用的品种有费乌瑞它、早大白、超白、中薯3号和东农303等,这些品种出苗后50~60天就能收获,可以抢先上市。
二、前期准备工作
和露地栽培一样,在马铃薯的反季节栽培前也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1、地块的选择
马铃薯的块茎生长在土壤中,因此,只有为块茎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才能保证马铃薯的增产增收。反季节栽培马铃薯应选择在向阳、排水条件良好、土质肥沃疏松、通透性好、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土壤中种植。选择的地块最好前茬未种植过薯芋类和茄科作物。
2、施肥
反季节栽培的马铃薯生育期较短,需肥量大。因此,施足基肥有利于马铃薯幼苗健康生长和前期生长发育。基肥应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一般每亩施优质腐熟的农家肥5000千克、45%氮磷钾复合肥45千克、硫酸钾15千克。腐熟的农家肥在整地前要均匀的撒施在大棚的土壤上,复合肥和钾肥在播种时施用。
3、整地
马铃薯的根系在土壤中发育的越好,植株生长势就越强,产量就越高,因此,只有土壤疏松,才有利于马铃薯根系的生长发育。但是马铃薯的须根穿透力差,这就要求马铃薯在播种前要深耕土壤,一般耕深应不浅于25厘米。耕地后还要打碎土块,防止在土壤中出现大坷垃。
三、播种
反季节栽培可以在9月下旬~10月下旬安排播种,通常采用切块播种,但是我还是提倡使用整薯播种。因为种薯没有切口,块茎内的养分和水分能够较好的保持,不容易产生病害侵染。而且顶芽的优势明显,出苗整齐一致,苗全、苗壮,植株长势强。更为重要的是整薯播种要比切块播种增产的效果更为显著。
在南方,秋季种植时马铃薯已萌芽,而北方的马铃薯种薯此时大多还没有结束休眠,为了使种薯出苗快出苗齐,在北方地区播种前,还应进行催芽处理。
1、催芽处理
催芽前要用赤霉素浸种,赤霉素可以起到打破马铃薯种薯休眠,促进发芽的作用。先用酒精将其溶解,加水稀释到百万分之五至百万分之八的浓度,将种薯装入网兜中,在药液中浸种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然后放在14~16℃的环境中催芽,经过10~15天,当幼芽长到0.5~1厘米左右时就可以播种了。
2、播种方法
在播种前先要开出播种沟,沟深5厘米,沟间距控制在60厘米左右,以便于以后的培土操作。开沟后沿沟浇1次水,浇水以沟内土壤湿润沟外不湿为原则。
播种时播深5厘米左右,深浅和株距要尽量达到一致,一般株距控制在20~24厘米之间。
为了防止地下害虫啃食种薯,造成缺苗断垄的现象发生,可在复合肥和钾肥中掺入丁硫克百威颗粒3~4千克/亩。施肥时一定要掌握好化肥和种薯之间的距离,防止烧芽,一般将肥料放于两个相邻种薯之间。播下种薯和施肥后要及时覆土,覆土厚度为15厘米左右。覆土后就在原播种沟处形成一个高垄,在两垄之间形成供浇水和管理人员进出的工作沟。播种后15天左右,顺工作沟浇一次水,浇水量不要太大,水面不高过垄面。
经过20~25天,种薯就能够破土出芽。在此期间,要注意种薯出芽的情况,遇到土壤板结的地方要将土壤上层板结的土层扣开,帮助种薯出芽。一般经过30天就可出齐芽。
四、生长期管理
马铃薯的苗出齐后,就进入生长期的日常管理阶段,这个时期可分为幼苗期、发棵期和结薯期。
1、幼苗期管理
马铃薯从出苗后到团棵,也就是植株长至6~8片叶前为幼苗期。幼苗期的管理主要有温度管理、追肥、浇水和中耕培土。
①、温度管理
在马铃薯反季节栽培中,温度的管理是石粉重要的,马铃薯解除休眠的块茎在5℃时便可发芽,但生长极为缓慢。幼芽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0~18℃,马铃薯茎叶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8~21℃。因此,在反季节生产中要经常注意温度变化,当气温低于5℃时就要在大棚上覆盖塑料薄膜。马铃薯块茎发育的最适宜温度为20℃,覆膜后,白天棚内温度高于20℃时,须及时打开风道通风。温度的控制并不十分复杂,只要注意适时通风和盖帘,稍加调控就能够满足马铃薯生长的需要。
②、肥水管理
在播种前,如果基肥施入的比较足量,在后期的日常管理中就不需要经常追肥,一般在马铃薯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追肥2次就可以。齐苗后要施一次以速效氮肥为主的保苗肥,建议每亩施尿素15千克。
在水分管理中药注意的是幼苗期是马铃薯需水由少到多的时期,土壤中保持一般的墒情达到半墒,水分就够用了,土壤中水分含量达到12%~15%即可。幼苗期水分过多,会抑制马铃薯根系的发育。但这个时期如果水分供应不足,又会抑制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植株生长就会比较缓慢,这一时期的需水量应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三分之一。浇水的原则是幼苗期不干不浇,遇土壤干旱时适当补水就可以了。
③、中耕培土
中耕培土是贯穿于整个马铃薯生育期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从幼苗期就应及早进行,要想薯块发育好、产量高,就要创造疏松的土壤环境。在日常管理中,浇水等管理措施会使土壤变得板结,不利于地下块茎生长。因此在马铃薯的生长过程中应早中耕、勤中耕就显得十分重要。
第一次中耕的深度控制在8~10厘米之间,以后随着植株的长大,中耕深度可逐渐加深,在马铃薯植株封垄前,中耕深度应达到18~25厘米。
马铃薯的块茎生长在土壤中,结薯较浅,在表土7~10厘米处,匍匐茎具有双重性,窜出地面遇光形成地上茎,埋入土层在黑暗条件下膨大形成块茎,苗高10厘米左右时,结合中耕进行培土。可防止匍匐茎外露,使匍匐茎顶端膨大形成块茎。
如果不及时培土,伸出地面的匍匐茎就可变成普通的枝条,就无法形成块茎,必然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在马铃薯生长期间,培土要经常进行,一般每隔7~10天,就要进行培土一次,在每次浇水前也应培一次土,防止浇水时,将薯块冲出。
2、发棵期管理
马铃薯从团棵到第12叶或第16叶展平这段时间为发棵期。这个时期大约30天左右。
①、温度管理
白天当棚外温度高于10℃时,棚内温度高于20℃时,须及时打开风道进行通风,在0℃以下的夜晚,要在棚顶覆盖毡帘或草帘,避免植株因棚内温度而受到冻害。冻害症状主要出现在植株顶部叶片,表现为植株顶部的幼嫩叶片开始出现淡**,后发展成淡褐色,死亡后变黑褐色。
②、水肥管理
在做好温度管理的同时也要做好中耕和培土工作。一般情况下,这个时期不用施肥,但发现生长缓慢时,可叶面喷0.2%磷酸二氢钾,发现土壤干旱时浇小水一次。
3、结薯期管理
马铃薯在发棵期结束后,就进入以块茎生长为主的结薯期。
①、温度管理
在较低温度条件下,马铃薯植株茎叶粗壮,块茎形成早;而在温度较高时,马铃薯茎叶生长旺盛,块茎生长慢。在马铃薯结薯期,温度高于27℃时,就会引起块茎的次生生长,导致薯块畸形,而且大多数地下茎长出地面,形成地上枝条,严重影响马铃薯的正常生产。因此,在块茎膨大期,对温度的管理不能放松。只要是晴天,上午10点应大开风道通风,下午3点关闭风道。
②、水肥管理
马铃薯结薯期要进行第二次追肥,由于这个时期正是地下晶块快速膨大时期,因此对于肥料的需求比较大。每亩追施磷酸二铵15~20千克、硫酸钾15~20千克、尿素18~25千克。这是马铃薯反季节栽培种的最后一次追肥。
结薯期是马铃薯需水最敏感的时期,也是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需水最多的时期,结薯期马铃薯的需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70%左右。如果结薯期缺水干旱,块茎就会停止生长,以后即使供应再充足的水分,植株和块茎恢复生长后,块茎也容易出现二次生长,形成串薯等畸形薯块,降低产品质量。
因此,在一些地区有?花期缺水瞎地蛋?的谚语,这个时期土壤墒情最理想的状态时达到?黑墒?,也就是土壤含水量要达到20%~24%。但结薯期的水分也不能过大,如果过大,茎叶就会出现疯长的现象。不仅会消耗大量的营养,而且会使茎叶细嫩倒伏,为病害的侵染造成有利的条件。
另外,如果这一时期水分过大,土壤过于潮湿,马铃薯块茎的气孔会开裂和外翻,从而造成薯皮粗糙,我们这里把这种现象叫做?起泡?,薯皮容易被病菌侵入,对贮藏不利。如果水分再多,就会影响马铃薯块茎在土壤中缺氧,影响呼吸,最后窒息,把块茎憋死在地里,造成田间烂薯,严重减产。
结薯期第一次浇水每亩掌握在浇灌80~100立方米即可,以后每10天浇一次水,每次每亩浇水量应在60立方米左右为宜。另外,在每次浇水时,还要做到使水不能漫过垄面,水的入沟流量也不能过大。
③、培土
在结薯后,如果块茎不用土埋住,块茎的表皮见光后就会变绿,变绿后的块茎含有的龙葵素就会增多,食用时就会感到辛辣麻口。如果100克鲜薯中含有25克龙葵素,食用后就会中毒。所以,及时培土也是防止马铃薯块茎外露变绿的有效措施。另外,及时培土还可以使土温稳定,减少畸形薯的产生。
④、除黄叶
在马铃薯植株生长期间,尤其是到了生长的中后期,在植株的中下部会生有一些黄叶,这些黄叶失去了光合作用的能力,除了消耗养分外还会滋生病虫害,因此,发现植株生有黄叶要及时去除。
采用大棚反季节栽培的马铃薯产量高,而且还可以控制播种时间,使得马铃薯提前到元旦、春节期间上市。不但增加了冬季蔬菜供应的品种,价格也高出不少,种植效益显著,有兴趣的农民朋友可以尝试种植。
关于“蔬菜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技术”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寒香]投稿,不代表乐毅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heathy.com/zlan/202508-330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乐毅号的签约作者“寒香”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蔬菜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技术”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蔬菜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技术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章不错《蔬菜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技术》内容很有帮助